第三章 读诗书偷懒睡柴房(2/3)

作品:《神武九州志

国策》、《周易》、《老子》、《韩非子》、《史记》等,因为杨征没有收回放石贝会厢房的命令,石贝就在柴房里读这些书。

此时的朝廷,因为与狥狳的战争,而焦头烂额,杨征迁任户部左侍郎,为了军费和粮饷而终日忙碌,就更是对石贝的管教就更加没有时间过问了。但是石贝却在柴房里,自己读书,读完一遍就在地上写一遍,读一遍,写一遍,直到一本书滚瓜烂熟为止,几本书下来,这柴房的地面是土地的,已经从老土路变成烂土坑。不仅于此,石贝每背下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把自己从书中体会到的记下来。三个月下来,这柴房的地就彻底不能踩了,墙上也写满了字,写着字的废纸也有一堆。

杨愫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做,除了每天师傅来授课,也就只有在花园里和丫鬟走走闹闹。这天吃晚饭时,杨征又在衙门处理公务,丫鬟也说:“老爷真是个劳累命,这朝廷里的事是没完没了。老爷也是,那小哥在柴房里多久了,还不让出来。唉。”

杨愫没什么反应,只是在吃饭,但心里已经有层层涟漪了。吃过饭,杨愫拿了一盒饼,悄悄来到柴房门前,也不知道石贝在干什么,就趴在门上,透过窗棂看到,石贝不知道从哪里找来许多的陶瓶和陶罐,摆在地上,一手举着书,一边振振有词的,一会儿挪这个瓶子,一会儿搬那个罐子,来来回回的,时而慷慨陈词,时而默默无语,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把戏,就一直在看。

看到石贝在朗读手中的书本的来回走动时,不小心踩碎了一个小罐子,痛的石贝直跳脚时惹得杨愫笑出声来,石贝才发觉自己被发现了,推开门一看,是杨愫。石贝怦然心动,立刻将杨愫拉进来,告诉杨愫自己在干什么。

原来石贝在用自己的方式重现古书中记载的战役,今天重现的是长平之战。而这些瓶瓶罐罐正是他的“棋子”,石贝就在这个地方玩起了沙盘游戏,他对此乐此不疲。但是,在小杨愫看来,这个小子实在是太邋遢了,柴房已经面目全非,被他弄得又脏又乱,他却全然不顾,而这些对她来说也根本没什么可玩的。可石贝热情的讲着这些故事的意义,告诉杨愫,以史为鉴的道理。

杨愫问:“你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再说现在是太平盛世,也没有人打仗啊。”

石贝很诧异:“怎么,你不知道,现在就在打仗啊!”杨愫摇摇头。石贝告诉她,现在朝廷正在西北边关与狥狳大战,而且打的很激烈。

杨愫就不理解了,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就问:“你是如何知道外面这些事的?”

石贝就说:“是因为管家爷爷讲给我听的。他经常和其他人一起喝酒,聊天,但他不愿意讲故事给我听。我发现管家爷爷的酒量很大,经常不够量,我就趁师傅不注意把他藏起来的好酒偷一些出来;师傅自己喝酒时我去为他买酒,扣一些下来,把这两种酒混在一起,给管家爷爷,他就会很开心的讲故事。只要事后兑一点酒到师傅的酒缸里,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了。”

“管家爷爷不仅告诉我现在的战事,还讲了许多过去打仗的故事,再加上书上的记载,就那点事儿,我清楚地很呐。”石贝又说:“现在外面打仗,打的非常凶,师傅是户部的官员,每天处理那么多事,家都没得回,咱俩谁都管不过来,还说仗打的不凶吗?”

杨愫听石贝滔滔不绝的说,开始还不觉得什么,既听不太明白石贝在说什么,又敬畏石贝的聪明伶俐,可是听到后面就很害怕的样子,石贝就安慰她,拍着胸口说:“你放心,他们是打不过来的,他们就是打过来了,我也会把他们打跑的。”石贝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杨愫感到石贝还是很可靠的,所以就放心的相信他可以将狥狳打败。将那一盒饼拿出来,递给石贝,石贝拿过来,一边看着杨愫,一边吃饼,三口两口吃完了,吃的满嘴都是,杨愫就用手帕帮石贝擦嘴。杨愫帮石贝擦着嘴,石贝看到杨愫的头上落了一根稻草,伸手去摘稻草,手就摸到了杨愫的云鬓。两个五六岁的孩子,就在这个邋遢的柴房门口台阶上看星星,看月亮。

杨愫问:“都说十年寒窗,你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石贝摇摇头:“不为什么。来京城之前,是为了让我爹放心,虽然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但我就是觉得听他的没错。可是在这几个月里,我好像变了,读了这么多书,我懂了好多东西。我觉得,什么科举的和我没什么关系。”

杨愫又问:“那你不考科举你干什么?”

石贝笑着说:“你还真是什么也不知道啊。科举也有很多种的。咱们卫朝的科举有三种。专门埋头文案,办理公文的,是文科;懂得军事调度,运筹帷幄的是略科;还有做冲锋陷阵大将军的武科。都不一样的。”杨愫摇头,不甚了解。

石贝就说:“文科大多数是从太学院出来的,而略科和武科大多是国子监出来的。想要考进这两个地方可不容易啊。如果能直接考进去,可比一级一级的靠科举好多了。”

杨愫拖着腮,“你打算考哪个啊?”

石贝握着拳头,志在必得的:“那当然是国子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武九州志 最新章节第三章 读诗书偷懒睡柴房,网址:https://www.xbqg9.net/0/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