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危机浮现(1/2)
作品:《灰色终末》“这就像一群中世纪的武装农夫去围攻几名骑士。”一名伊凡罗斯参谋感慨道。
当伊凡罗斯坦克部队的指挥效率劣势另一种奇妙的办法得到解决后,帝德装甲兵引以为傲的灵活战术就显得有些小丑了。
战术预备队的迂回攻击没有奏效。
不多时,瓦尔兰德部队撤退了。
丰收的麦田之间布满了坦克残骸,多数坦克还在熊熊燃烧。
斜阳西沉,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一百多股浓烟在半空中逐渐汇聚到一块儿升腾入云,昭示着一场激烈的坦克对决落下帷幕。
帝德第24装甲军奋勇作战,在一个下午的鏖战中拼光了三分之二的坦克,战果却寥寥无几。第4装甲师几乎失去了战斗力,惊人的交换比让朗格曼少将几欲自尽。
罗兹这座大城市同时也是第二道战略防线的核心筑垒地域之一,第24装甲军虽然装甲部队损失惨重,但摩托化步兵部队仍旧健全,于是加入守军序列,协同第201要塞师防守罗兹。
坚守第一道战略防线的第9集团军因此陷入彻底的绝境——南北皆被敌人包抄,正面又在遭受不断强攻,残破的防线岌岌可危,第12步兵军连续五次求援。
赖歇瑙上将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整个集团军都会被分割包围,他只能下令各军各师放弃各自的阵地,收缩阵地,集中起来坚守一段还算完整的防线。
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这种情况下撤退就会被穷追猛打,大概率会狼狈得溃不成军。
装甲部队的反扑无果而终,在战术上或许只是一场惨败,但在战役层面来看衍生后果更加糟糕。
纵观全局,战略态势正在不经意间恶化。
欧战时期,伊凡罗斯军队装备低劣但数量庞大,被戏称为灰色牲口,但有趣的是其国家机器的动员效率却相当不错,每当遭受损失都能很填补。
现在,伊凡罗斯帝国仍然保持着这个优良传统。
每一分每一秒,本土各地的征召师和国民射击兵旅的动员进度都在增加。
数以百万计的预备役士兵乘坐火车源源不断的赶到集结地报道,个别部队甚至已经开始临战训练。
具体到战术来说,一些不起眼的条令其实能够造成深远影响。
根据帝国战争委员会的行政命令,独立坦克旅应在战时配属加强给步兵师或步兵军。
并且,至关重要的是这道命令的附注——坦克指挥官有权利拒绝步兵指挥官不合理的安排。
历史上却截然相反,苏军坦克部队竟然要听从步兵部队的指挥,等于是让外行指挥内行,直到大战中期苏军才修改了这一荒谬的规矩。
伊凡罗斯陆军独立坦克旅的编制为:
>旅部
>旅部连
——侦察排
——通信排
——运输排
>坦克营3
——战列坦克连(10辆-35多炮塔坦克)
——巡洋坦克连(13辆-34坦克)
——驱逐坦克连(13辆-7坦克)
>防空连(9辆四联装7.62毫米马克西姆重机枪卡车)
>技术保障连
总体上,一个齐装满员的独立坦克旅大约有1300人和108辆各型坦克。
受限于国力,伊凡罗斯只来得及制造差不多600辆-34早期型,不列颠方面帮忙代工了250辆。
这不足千辆的新型巡洋坦克被妥善的集中运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坦克部队的战斗力因为它们而得到了质的飞跃。
伊凡罗斯总参谋部将它们视作重创瓦尔兰德的铁拳,它们也不负众望的给帝德装甲兵带去了无尽的恐慌。
米哈伊尔-科什金天马行空的杰作在战场上锋芒毕露。
一场危机因它而蔓延,一种精神象征因它而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继续大开大合的对弈。
面对横冲直撞的坦克集群和无穷无尽的步兵集群,瓦尔兰德第二道战略防线在多路进攻下土崩瓦解,只有一些坚固筑垒地域被包围着负隅顽抗。
伊凡罗斯百万大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至瓦尔塔河一线,兵锋直指泊林。
□
□
□
九月上旬的一系列重大变故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伊凡罗斯浩瀚军威之下,布达佩斯萦绕着一种忧心忡忡的氛围,就好像天快要塌下来了似的。
参谋们的脸上已经好多天没有看见过笑意了,雪花般飘来的情报全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
装甲部队的威力得到了充分验证,反坦克一跃成为最重要的紧迫需求。
“……还是低估了战车的威力,就目前已经知道的消息,德制三十七公厘战防炮对伊凡罗斯的新型战车屁用没有,五〇炮(坦克炮)也不顶用,这可难搞哦。”
军事技术顾问团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近百名军官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灰色终末 最新章节第八十三章|危机浮现,网址:https://www.xbqg9.net/0/9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