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智取三叉河(2/4)
作品:《抗日武功团》别从桥两头到桥上来检查日军的尸体,全都死了,没有一个活口。战士们得了四十多条枪。龙乘水叫张高真指挥打扫战场,他自己则叫上张富卿带了一排飞奔三叉河来支援一连并向段营长报捷。警卫员纪永炯和通迅员程靖清也飞快地紧跟着龙乘水。
段民生听到状元桥的枪声就知道是状元桥的战斗已经打响了,从枪声的密度就可以知道是鬼子遭了伏击我军胜利了。段民生并没有冲动马上进攻刘家大院,他还在计算从状元桥到刘家大院的时间要十五分钟,他要待这十五分钟过去才以土厚肥原的身份从状元桥来刘家大院拿掷弹炮。状元桥的枪声马上就停下来了。只有时间在走。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的十五分钟时间过得真慢,好像过了十五个月似的。段民生手拿着怀表,眼望着黑昏昏的刘家大院。终于,十五分钟过去了,段民生站起来:“走!”战士们就爬起来和他大摇大摆地向刘家大院走去。
约走了半里的时侯,遇到两个鬼子的哨兵,他们端着枪大声问:“什么人?”他们当然问的是日语。段民生用日语答:“我是土厚肥原。”那两个日本哨兵把枪口放下来,一个:“土厚君,那边枪声是怎么回事?”段民生答:“是几个中国人来堵过桥的皇军,已被平坂一郎队长打死了。”另一个哨兵问:“佑马仓余副中队长过桥了吗?”段民生答:“过桥了,一打死那些拦路的中国兵就过桥去了。”先问的那个哨兵:“中国兵真可恶,专门晚上来闹事。”段民生:“中国兵胆,白天不敢来。”一边着一边已走到了日本哨兵的身边,手起一掌就把哨兵劈于地下。燕趁风从他后边窜上来把另一个哨兵也劈于掌下。
接下来遇到两处岗哨,都被段民生和燕趁风以同样的方式解决了。最后一处岗哨是在刘家大院外围的工事里。土坎和沙袋堆起的工事里,有四个日本哨兵。这些工事是日本人修的,其作用是为了抵御外围的进攻以保护刘家大院的日本大本营。这些工事到战时才有作用,平时是没有士兵常驻的。现在就没有士兵在里面,而只有岗哨在站岗。如果岗哨发现敌兵来了,一报信顷刻间就有士兵奔到工事里来。但现在刘家大院的日本兵已经不多了,哨兵也没有报信有敌人来,因此工事就发挥不了作用。
但是哨兵的作用还是十分难缠的。工事后面三十丈远就是刘家大院的院墙,院墙上布满了日本兵的机枪和火力网。刘家大院的院墙又高又厚,那是为防土匪逐年加修的,月积年累已非常坚固,现在经过日本兵的加修,已经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城墙了。日本兵自从听到苏家山的枪声传来,就没有去睡觉,而是聚集在院墙上的机枪旁。佑马仓余带兵离开刘家大院后,他们更是牵肠挂肚。状元桥的激烈枪声又起,他们就开始提心吊胆了。他们虽然相信大日本皇军战无不胜,几个中国游击队马上就会被消灭,但他们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不能够有丝毫的掉以轻心。工事里的鬼子哨兵见有人来了,立即就拉枪栓呜里哇啦地大喊:“什么人?”呜里哇啦就是日本话。
段民生立即用日本话回答:“我是土厚肥原,奉平坂一郎队长之命来刘家大院领掷弹炮。”哨兵听是自己人,影影绰绰的夜空中又见这些人穿着和自己一样的军装,就深信是自己人不疑。一个哨兵搬开工事口的大木杠,放土厚肥原等人进来。土厚肥原就带着人一拥而进来了,有四个人立即就用短刀割了这四个哨兵的喉咙。带队的人也不是土厚肥原,而是段民生。
下面就顺利地到了刘家大院的东院门口了。段民生在少年时代多次来过刘家大院,对刘家大院非常的熟悉。院门口有两个,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向东的对着状元桥,向西的对着江边渡口。现在段民生从状元桥来,到的就是向东的院门口。院门是关着的,院墙上有日本兵问:“什么人?”段民生答“自己人,土厚肥原。”墙上的日本兵问:“来干什么?”段民生答:“来搬掷弹炮。”墙上的日本兵问:“哪一队的?”段民生答:“状元桥平坂一郎队的。”墙上的日本兵问:“桥边的枪声是怎么回事?”段民生答:“有几十个中国游民堵住佑马仓余队长的去路,被佑马仓余队长打死了。”
墙上的日本兵一听倒高兴了,:“我就不相信那是中国兵开的枪,中国兵哪有那么好的机枪啊,良多君硬是中国兵开的枪,真是听不出枪声是敌是我分不清敌人是军是民来。”在一旁的良多君:“宫包君,就你能,中国人狡猾狡猾的,还是多防着些为好。”段民生在下面听他们话,装得有点不耐烦,:“宫包君,你在磨咕什么,快开门,平坂一郎队长叫我快点回去呢。”那个叫宫包的日军立即:“就来就来,你急什么,我还得下楼呢。”段民生:“怎么不急呢,还要去支援苏家山呢。”宫包:“就到了,就到了。”话间也就下到院墙楼下了,拉栓揭扛把大门打开了。
燕趁风第一个冲进了大门,顺手一刀就把宫包结果了。战士们也如虎似豹一样地冲进了院子,立即就上院墙的上院墙,进院屋的进院屋,用快刀斩乱麻一样的速度对付着鬼子。那个在楼上的日本兵良多,还以为是宫包君上楼来了,正想埋怨他怎么没领土厚君去领掷弹炮,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就剌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武功团 最新章节第109章 智取三叉河,网址:https://www.xbqg9.net/1/123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