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可爱的乡亲们(2/3)
作品:《抗日武功团》毙,汉奸彭鸡鸣也还没有抓到啊?”丛政正:“会全歼的,会击毙的,会抓到的,我们只是提前几时预告,缓期半天执行罢了。”王团长听了真笑了。
标语贴出去以后,就有许多居民出门来看到了标语。随即就有更多的居民打开门来看标语。居民们不一会儿就全都从家里出来了,在街上奔走相告,十二里镇的日本鬼子全都被抗日武功团消灭了。这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如睛空霹雳震撼着人们的心,如天降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如盛世大典快活着人们的心。老百姓一拨一拨地涌向镇公所,又一拨一拨地涌向唐家祠堂来,来看抗日武功团,来看王团长。人们争先恐后,都想第一个看到是哪支天兵天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快的全歼十二里镇的日本鬼子。人们一到唐家祠堂,才发现这些兵不是天兵,而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王明空、王大勇、卢争贤、刘呼众、赵启明等人,这个将也不是天将,而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人全中大叔。人们一时惊呆了!
但人们马上就狂呼起来了,狂呼十二里镇出了抗日大英雄了!人们为十二里镇而欢呼,而雀跃,而骄傲,而鼓舞,整个十二里镇沉浸在一个欢腾的海洋。人们从家里拿出鞭炮来,自由自在地放!人们从家中拿出锣鼓来,自由自在地敲响!人们从家中拿出彩带来,自由自在地舞蹈!人们从家中拿出好东西来,拿出钱来,拿出玉镯子来,拿出金手饰来,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来,轰轰烈烈地涌向唐家祠堂,要犒赏英雄的抗日武功团,要犒赏英明的王团长。
人来的真多,连唐家祠堂宽大的巷子都要挤爆了。王团长不能收乡亲们的东西啊,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向乡亲们解:“乡亲们啊,抗日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们决不能收你们的东西啊!”人们见王团长不收他们的东西,都不同意,都不肯走,他们是真心实意地拿出他们的心意来,他们是来捐献给抗日用的,他们热切地希望王团长收下,你王团长不收,我们就不走!
王团长见大家都不肯走,就叫王明空、王大勇、甘济飞、赵启明到人群中去劝大家走。王明空、王大勇、甘济飞、赵启明走到人群中,大爷大妈,大爹大娘地劝了半天,也没有劝走一个人。人们执著地要把自己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献给王团长,献给抗日武功团,不达目的,哪里肯罢收呢!王明空等人见劝也无用,就回到了王团长的身边,对王团长:“恕我们嘴拙,实在是劝乡亲们不开。”
王团长也非常地感动,眼睛里都感动得有点潮湿,泪花儿也要流出来了。他跳上一张凳子,大声地对众乡亲:“乡亲们,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你们的抗日热情实在是令我感动,但请你们体谅,我们**领导的抗日队伍有纪律,那是绝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们不要让我违背纪律啊!”王团长的这番话虽然感人肺腹,但人们就是不肯走,手拿着自己的东西高高地举过头,执著地要献给王团长。其中有人大喊:“王团长,你这没违背纪律啊,这不是你拿我们一针一线,是我们献给抗日武功团的啊!”众人见这句话得有理,就附合:“对啊,这是我们自愿献给抗日武功团的啊!”王团长对乡亲们也没有办法了。
正这时,龙镇长从三叉河回来了。他和刘呼众从人群中挤出来挤到祠堂门口,挤得满头大汗。王团长见龙镇长来了,可是来了救命大人了,立即对龙镇长:“龙镇长,请你赶紧帮我劝劝乡亲们,叫他们都把东西拿回去,我们抗日武功团是绝不能收乡亲们的东西的。”龙镇长这时才知道刘呼众急急地王团长找他来有急事就是这回事,他对王团长:“这是乡亲们的心意,抗日也需要群众支援,团长就收下吧!”王团长:“龙镇长,我们是有纪律的,乡亲们也是不富裕的,那些金戒子银镯子都是几世几代的传家之宝,我若收了,那是有违天良,你绝不要陷我于不义,陷抗日武功团于不廉。”龙镇长见王团长如此决然不肯收,也就只好来劝乡亲们了。
龙镇长跳上一条凳子,对乡亲们:“父老乡亲们,听我龙某人几句,我龙某人现在虽不是镇长了,但我也不是日本人的走狗,我在这里以一个街坊的名义,来转达王团长的心情,你们的抗日真心王团长是心领了,你们的东西王团长了是断不能收,你们要硬给他就是陷他于不义,陷抗日武功团于不仁,这将会破坏王团长和抗日武功团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就是破坏抗日了,你们,这种破坏抗日的事你们还要坚持吗?”龙镇长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理由,把乡亲们为抗日捐钱捐物的事到是破坏抗日的事上去了,老百姓听了都怀疑起自己来了。龙镇长继续:“乡亲们啊,王团长的抗日队伍是**领导的抗日队伍,**是为老百姓办事的队伍,这事你们早十年就知道了吧,这样的队伍怎么会要老百姓的东西呢?”一句话把大家都问住了。
龙镇长接着:“乡亲们啊,就在你们到来之前,王团长还找到我,叫我到三叉河去看缴获鬼子的粮食,叫我拟名单分配给贫困者呢。”龙镇长从口袋里掏出名单来,:“我给大家念念,这里面就有刘得福、李五双、罗三卫,……,八十多户呢,每户一百斤大米,共八千多斤呢,王团长本来是要船运到根据地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武功团 最新章节第113章 可爱的乡亲们,网址:https://www.xbqg9.net/1/123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