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关注敌情(1/3)

作品:《抗日武功团

王团长回到马甸子根据地不久,立刻就得到了十二里镇的消息。消息是卢争贤送回来的。王团长离开十二里镇时,留下了卢争贤和刘呼众和原交通站的两组人在那里监视鬼子,并吩咐一有鬼子的消息就立即回来报告。

卢争贤原是王团长手下尖刀连连长,刘呼众是连指导员,两个人智勇双全肝胆相照,把个尖刀连带成了个英雄连,在和白匪军的战斗中屡立功劳,多次受到师部的表扬和嘉奖。湘江战役中,师部遭到了敌军的残酷阻击,尖刀连临危受命要杀开一条血路让师部通过,卢争贤和刘呼众带领全连冲入敌阵奋勇杀敌,硬是从万千敌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让师部钻过去了。尔后尖刀连又担任阻敌任务,不料敌如潮涌把他们包围,他们带领战士们和敌人展开殊死的抵抗,最后寡不敌众几乎全连牺牲。还是王团长乘夜黑率一个连杀入敌阵救了他们,全连也只剩下十二个带伤的战士了,卢争贤和刘呼众也受了重伤。那时红军在战役中也没有医院也没有医伤的地方,王团长就派了副排长卢胜快和刘呼众的警卫员刘永龙带了几个受轻伤的战士背上卢争贤和刘呼众并其他几个重伤员回自己老家十二里镇表哥岳宗应开的岳家药铺治伤。卢争贤和刘呼众在岳家药铺治了三个月养了三个月伤才好。

后来王团长也回来了,就知父亲王忆庚在十二里镇自家的粉面馆和绸缎店安插这些伤好了的红军战士,卢争贤和刘呼众伤好了就当了这两个店的老板,实则是将这两个店办成党和红军的地下交通站了。彭鸡鸣投日后,这两个交通站都暴露了,卢争贤就在岳家药铺落脚,刘呼众则在真美羊肉馆落脚。十二里镇的日寇被消灭后,王团长叫卢争贤和刘呼众和他们的人继续留下来监视即将要来的鬼子,并嘱托卢争贤一有情况要立即亲自回来报告,交通站已不安全也要立即撤掉。第二天有了鬼子的明确消息了,卢争贤就立即带人快马回马甸子报告来了,只留下卢胜快带人继续侦探鬼子的动情。刘呼众和他的人则仍旧留在真美羊肉馆,以防万一乡亲们有危难好出手相助。

燕城日军司令官驴田是当晚十点钟赶到十二里镇的。封人美子也随同驴田到了十二里镇。驴田一到十二里镇外围,立即就把十二里镇包围了起来。他怕十二里镇有中国兵的据守埋伏,心谨慎地步步为营,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镇里,结果扑了个空没发现一个中国兵,连他自己都对自己的过分心感到太过份了。中国兵,哪里来的中国兵?据他的情报和封人美子特务队的情报,中国兵早已被他们打得逃到云贵边界去了,燕城及其整个潇湘,连股的中国兵也没有,只有几个**的游击队在兴风作浪。但那是翻不了大船的,不足可虑也不足可怕,自己这样心倒是可笑可怕的了。

驴田立即分兵占领了苏家山、镇东门和水码头。他自己则率军进逼三叉河。三叉河是个军事要地,又是他的日军碉堡所在地,他从燕城出发之前,碉堡里的电话一直在,中国兵攻击得紧,但碉堡还在我们手里。他想他的大军来了,有几个中国游击队也早已吓走了,坚不可摧的碉堡当然是会在他的皇军的手里的。

但是三叉河的寂静还是让驴田有些疑惧,怎么就不见一个日本哨兵来盘询和阻止或欢迎新来的援军呢,莫不是碉堡被中国游击队攻破了炸掉了,他的日本兵全都被消灭了?他驱马快步向前,他的疑惧立即就释怀了,他看到了碉堡还在,没有被炸掉,碉堡没有被炸掉就明碉堡还在他皇军的手里,他洋洋得意了,打马向前。这一下他彻底惊惧了,碉堡上挂着一颗人头,他一眼就认出了是岛向矢的人头,他立即就意识到岛向矢的大队全完了。

是谁干的呢?难道是游击队吗?不可能!驴田立即就否认了自己的结论,游击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在一天之内吃掉岛向矢的三个中队。那又是谁干掉了岛向矢的三个中队呢?是中国抗日军回来了?不可能!驴田又否定了自己的结论,中国抗日军已撤退远在数千里之外,就是从天而降也没有这么快啊,何况中国抗日军根本就不可能从天而降,抗日军没有伞兵怎能从天而降呢?

那又是什么军队干的呢?驴田走上前,这一下他不用心机猜疑了,他看到了贴在碉堡上的布告,他立即就得到答案了。“潇湘抗日武功团宣判书”这几个大字给了他答案。是潇湘抗日武功团判处了岛向矢的死刑,是潇湘抗日武功团消灭了岛向矢的六百多人。但潇湘抗日武功团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是从天上冒出来的还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是从南边冒出来的还是从北边冒出来的,是从东边冒出来的还是从西边冒出来的?是从延安冒出来的还是从重庆冒出来的,是从太行山冒出来的还是从峨眉山冒出来的,是从八路军冒出来的还是从新四军冒出来的?驴田立即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

封人美子带着日本特务心谨慎地进到了碉堡里去察看。她们怕碉堡门口和碉堡里埋了炸弹,进去之前还叫工兵先进去探查了一番。燕趁风连长当时也准备在碉堡里埋地雷放炸弹的,但段民生营长没必要了,日子鬼子进碉堡肯定是要扫雷排弹的,倒不如送鬼子一个人情我们还省了一些**,因而就没有在碉堡里埋地雷放炸弹了。封人美子一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武功团 最新章节第132章 关注敌情,网址:https://www.xbqg9.net/1/123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