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青山红(1/2)
作品:《抗日武功团》船上来的人是青山红的人。青山红是南云山的草头王,在此姑且他是草头王。那时侯,凡非政府的军队就叫匪,凡是占山为王的都叫匪,不管你是好军队还是坏军队,也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反正都是贼匪。青山红也不好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占山为地,自然就成了匪了。不过,民间对青山红有不同的叫法,富裕的恶霸把他叫青山大盗,因为青山红有时也向富裕的恶霸借钱借粮,贫苦的穷人把他叫青山大侠,因为青山红经常给贫苦的百姓发钱发粮。
青山红不姓青。为什么叫青山红?
这里有点弯弯,在此作个解释。青山红本姓洪,名字叫青山。名字为什么叫青山,是因为出生在大青山里,所以叫青山,没叫大青山还算省呢。姓洪名青山,合起来叫洪青山,这是最自然最合常规的叫法,也是青山红早年的名字。但不知什么时侯什么原因,青山红的名姓就倒过来叫了,叫做青山洪了。也许是因为他常年与青山为伴,是青山里的姓洪的,就被叫成青山洪了。就如中国有的地方把一些民间艺人或名人的名字不叫而只叫姓,名字用手艺或绰号来代替作称呼,如“泥人张”“豆腐刘”“拐瓜李”的。而青山洪为什么又叫成了青山红?这个理由就非常对头了,因为青山红左脸上有一块红印记,从耳根一直红到腮邦,所以叫青山红名符其实。青山红也乐意青山红这个名字。因为他认为青山红比青山洪好。青山红了,明青山火了发了兴旺了,青山洪了则是青山遭了洪水了,那有土崩瓦解石走泥流树倒猢狲散的背运。而这样的结局是青山红永远也不想看到的和时时防备的,所以叫他青山红讨个吉利避个晦气他乐意得很。他既乐意,青山洪就叫成青山红了。
青山红确实是红了。他在十八岁时从大山里走出来只身一个人,闯荡江湖三四年就带回了十多个兄弟,个个都是和他出生入死的铁杆哥们。青山红家是中医世家,但他却从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善打飞禽走兽,天上大雁飞过,他兴头来了一枪能击双翎。青山红力气也大,一拳毙豹在山里传为佳话。那是他先年在山里打猎,一不心走近了豹子窝,三只豹子吓得抱头鼠窜,从他胯下硬钻而过。豹母惊得一跃凌空来抓他的脸,他横起一拳就把豹母打落在地。他当时是情急中用力,属正当防卫,不想豹母再也没有爬起来。此事后来传为佳话。青山红却为此常含懊悔。他是从来不打哺育母兽的,这是家训也是他的诺言。
青山红心手灵活,徒手搏狼是他的绝技之一。青山红的叔父洪山公是搏狼好手,从就叫青山红搏狼的本领。洪山公:“没有搏狼的本事,就别想在山里活。”这话真是真的,那时侯山里多狼,狼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为此大山里的猎户有好多人断子绝孙,都是被狼刁去了子嗣,有好多老狼户身体弱了,最后也被狼吃掉了。青山红徒手搏狼的绝技深得他叔父的真传,一个人对付七八只狼轻便易举,挥手防卫前后左右头上胯下不留空隙,出手进攻拳击狼头掌劈狼腿着着不空,以至后来狼见到他就望风而逃。山民们称他为狼的克星。青山红:“我逗狼玩呢,狼不敢和我玩了。”
狼不和他玩了,青山红就和猴玩。山里的猴种猴群挺多,青山红从就跟猴子打交道。猴子并不是猎人的猎物,反是猎人的爱友。青山红从就学猴子爬树垂枝,学猴子攀岩附壁,学猴子跃涧横池,学得了一身猴子灵巧滑溜的本事。以至后来他在和别人的比武中,常用到猴子的功夫。青山红十四岁那年离开大山,到大山外面的城镇转游。据他,是在山里呆腻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精彩的世界让他想精彩。他打架惹事生非恶作剧踢武馆闹了许多事端。后来竟被别人打伤了。带着重伤他回到山里养伤。伤好了他又玩猴斗狼强武。
这一玩玩了三四年。直到“九?一八”后才出山。这一出山才一年就又受了伤,腿上挨了一枪被人抬回来。在山里呆了半年疗伤没有出去。伤好了他又出山了。这一次出山却不时带了好多的伤员回来,据他是一伙兄弟和仇人打架受伤了。两年后他在外地受了伤,回来养了两个月养好了又只身出去了。这次他没过两个月就回来了,是被人抬回来的,他的腿肚子上被人打了一枪。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出去了,只在家中养伤,但不时又有人送伤者到他家中来,是他的兄弟为他报仇和仇人开战受了伤。乡亲们知道青山红从就是个爱惹事生非的人,也不管他的话是真是假。这时期到青山红家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来了也不走了,和青山红成兄弟了,常常在青竹山里混,乡亲们怀疑青山红当了土匪了。不过没有见青山红抢过谁。后来青山红做起药材生意来了,生意还越做越大。赚了钱的青山红和北云山的土匪牛角刀号称牛大王牛司令的土匪干了一仗,结果把牛角刀打败了。人们这是土匪之间为争地盘争利益的打斗,青山红也不置可否。但南云山的百姓连同财主都把青山红当成了救世主,他们听闻了牛角刀杀人成性贪婪无度,害怕牛角刀到南云山来抢他们,也就十分地拥戴青山红成为南云山的土皇帝。青山红从此就成了南云山的实际掌权人和保护人。
转眼间青山红的船就到了岸。船上的人争先恐后地跳下来,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武功团 最新章节第18章 青山红,网址:https://www.xbqg9.net/1/12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