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破敌阎王山(1/4)

作品:《抗日武功团

大岭山东南方向阎王山那里的战斗现成胶着状态。从燕城来的驴田大作从清晨就命令日军向大岭山强势挺进,但是遭到了第七营第二连和第三营的第一连和骑兵连的顽强反击。第七营第二连和第三营的第一连和骑兵连的兵力和驴田大作的兵力相比是一比五,按这样的兵力和鬼子打阵地对抗战那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鬼子的,但是有这样的兵力和鬼子打山地战阻击战那鬼子就莫想前进一步了。

驴田大作遵照东川正匈将军的命令昨天进行了一天的急行军,昨天下午按时赶到了阎王山。驴田大作的大队前天晚上宿营在南桥镇,半夜里接到东川正匈将军从双祁县县城洪桥镇发来的电报,命他在第二天一定要赶到阎王山包围大岭山,勿使大岭山的抗日武功团得信后逃逸。驴田大作知道抗日武功团消息灵通,生怕武功团得信后从阎王山逃出去,立即就叫大队长佐原坂庚叫各中队日军拔营连夜向阎王山挺进。南桥镇到阎王山还有一百五十里,驴田大佐计算时间和速度,如果不在半夜起来行军,那就在天黑前到不了阎王山,那就有可能让抗日武功团有可能从阎王山这一路逃走。因此驴田大作半夜里就叫部队起来前进,而且还命部队急行军,一定要在当天赶到阎王山。

驴田大作连夜命令部队急行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驴田大作担心在路上遭到抗日武功团的袭击耽搁行程,所以要预留充足的时间来保证部队的按时到达。驴田大作知闻近来抗日武功团的活动频繁,又素知抗日武功团在祁永公路上袭路成常,他不能不防抗日武功团在路上阻击他,所以就叫日军连夜起程,万一在路上遭到股抗日武功团的袭扰,他也有半夜的时间来对付武功团的半路纠缠。从这点也可以看出驴田大作是个不一般的军事将领。

驴田大作对这点确实是预测对了,昨天中午,驴田大作的日军刚到老鬼山山口,就遭到了第七营第二连第一排第一班埋设的地雷的袭击。老鬼山是一座山峦起伏古树参天的大山,也是从南桥镇到大岭山黑林镇的一条必经之路。当然也还有其他的路,但那要绕道数十里,当然不为兵贵神速的军队所采用了。

第七营第二连第一排排长瓜东昨天天亮前就带着全排骑着马来到了老鬼山,他们排是奉了营长曹天功的命来老鬼山阻击鬼子的行程的,目的是让本营第三连还有第三营有时间赶来阎王山和野鬼山御敌和攻敌。瓜东一到老鬼山就要在路上埋地雷,副排长范卫红:“不能在路上埋地雷,万一老百姓过路来怎么办?”范卫红是从第一营调来的,原是一营的副班长,曾是猛虎连的战士。范卫红的这句话提醒了瓜东。瓜东:“那就到山口去埋拉雷吧,鬼子来了就拉才响,万一老百姓来了踩着了也不会响。”范卫红就带了一班到山口的路上去埋拉雷。一班长瓜子白也叫白瓜子建议每人隔二十丈埋一颗大拉雷,人躲在山中的树林里拉,这样可耗损鬼子的大量时间。范卫红采纳了瓜子白的意见。于是全班战士就因路制宜在一公里长的必经之路上埋了十五颗拉雷。

这十五颗拉雷就发挥了大作用,一共炸死了二十八个鬼子还耗损了鬼子三个时的时间。范卫红见鬼子来了就拉响了第一颗拉雷,轰的一声就把刚踏进山口的六个鬼子炸死了。后面的鬼子立即卧下了不起来。鬼子遭到雷击了怕挨子弹所以不敢起来了。足足过了一刻钟,鬼子见没有子弹来才敢慢慢地起来。起来了还不敢向前走,怕前边有地雷。后来是鬼子中队长加藤劳厚前来催着走鬼子才敢走。但是走了二十丈又被一颗地雷炸趴了,有五个鬼子被炸死有四个鬼子被炸伤。其他的鬼子趴了二十分钟才起来。加藤劳厚又催着鬼子朝前走,不走不行啊,这是战争,鬼子要赶到前面去作战啊。鬼子兵就又往前走,走了不足三十丈,又有一颗地雷爆炸了,炸死了三个鬼子炸伤了两个鬼子。其他的鬼子也趴下了,也趴了二十分钟。

这时鬼子大队长佐原坂庚到前面来了,他叫来了工兵来排雷。副班长瓜子甘见鬼子来排雷了,等鬼子伏在地上排雷时就拉响了地雷,两个鬼子工兵立时被炸死了。其他鬼子工兵还以为是这两个工兵误操作把地雷弄响了,是自死于业不精技不专。后边的工兵继续向前排雷。接着又有两个工兵被炸死。再后边的工兵也敬业,立即补上来排雷,只是更加心翼翼一些。但是再心也免不了死,因为这是拉,是有人在远处操作的,只要工兵到了地雷边,拉雷的人就把地雷拉响了,是工兵又有什么用呢。佐原坂庚见有六个工兵被地雷炸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他的工兵排雷可很少发生这种状况啊。佐原坂庚认为不是他的工兵技不精,而是这里的地雷都是新式武器了。但是再新式的武器也要把它弄出来啊,否则自己的部分就不能前进啊。佐原坂庚就命令工兵继续前去排雷。最后用了十八个工兵性命的代价把地雷排完了。

路上没有地雷了,鬼子兵就快速前进了,时间不等人呢,战事不等人啊,鬼子要在今天赶到阎王山啊。驴田大作也到前面来了,催促佐原坂庚叫一中队长快速带兵前进。但是鬼子兵也快速了啦,刚前行只半里路,从山腰里打出一阵密集的子弹把前面的鬼子打死在山谷里,后面的鬼子立即就趴下了。原来这是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武功团 最新章节第236章 破敌阎王山,网址:https://www.xbqg9.net/1/123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