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洼子口战斗(1/3)

作品:《抗日武功团

段民生带飞虎排在羊角村打了一个漂亮仗以后就立即撤走了。等着在那儿和鬼子硬拼,除非是把自己拼死外,其他毫无意义。飞虎排个个都是精英,其生命也不是十个百个日本兵所能换取的。撤退的路并不多,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到山上,其余那就是分散躲进山里。飞虎排不是老百姓,当然不能分散力量,因此就由林知山带着向山上撤。林知山对山上的路很熟悉,很快就把飞虎排带到了山顶上。段民生要去云山道馆,林知山就带他们向大狼山、野猪山、虎跳山、藏兔山、獐多山、千鸟山、凤凰山方向进发。

过了虎跳山,段民生对林知山:“林大哥,往后你就不要带路了,这一带你带我和燕排长走过,我们已经熟悉了。”林知山:“那你们保重,我就不再送了,回去也要看看村民们安全回家来不。”段民生:“那你先要看好村子,看日本兵是不是撤走,是不是还在那儿留有埋伏?”林知山:“我会的,和土匪打多了交道,躲日本兵也有经验了。”段民生拔出一条手枪给林知山,:“林大哥,赠你这把短枪,防身用。”林知山:“不必了,我有长枪就行了。”段民生:“短枪防身方便。”林知山:“那你更有用了。”段民生:“我还有一把。”林知山:“你是双枪手,不能缺一,你再给我几发子弹倒可以。”段民生执意要把短枪给林知山,林知山:“我绝不会受,你前途茫茫,枪林弹路,有用得着双枪的地方。”执意不肯收。段民生也只好作罢,叫教官邓遣军给了林知山二十发子弹。林知山收下就回转了。段民生也率队朝藏兔山走了。

但是还没走一里路,林知山急急火火地回来了。他风急火急地对段民生:“日本兵追过来了!”原来林知山背着枪往回走,心里还惦记着段民生,就走得较慢,时不时地停下来往段民生的方向看看。当快要看不到段民生的队伍时,他才急步往回走。一抬步令他膛目结舌,日本鬼子正从对面鱼贯而来。林知山是山路行家,山神眼睛,他最先看到了日本兵,而日本兵还没有看到他。林知山一点也没有迟疑,转回头就追段民生来了。段民生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吃了一惊,这日本特战队真是军事非凡,这么远这么快这么难的山路它都紧跟不离。段民生立即命令战士们加快脚步快速行军,一定要迅速摆脱日本特战队。林知山也不愿离开战士们了,他自愿断后好观察日本兵的行踪。

现在就是一场赛跑了,看谁跑得快了。段民生的士兵都是脚程好脚,急行军的速度没有人能比得上。段民生想,只要再走一二时,就可能把日军甩得远远的,而后自己才找个去处稍作休整。但段民生的这种想法也错了,林知山时时报告他,日本兵一直就没有落下,紧紧地跟在后头。段民生想,那就打他一个伏击吧,但临时也没有找到好的伏击点,只得加快脚步往前走,一边走一边想。

走过了藏兔山,日本人还跟着。走过了獐多山,日本人还跟着。走过了千鸟山,日本人还跟着。

日本人为什么老跟着而不开枪呢?这是因为双方的行军速度旗鼓相当,双方之间总有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第二是因为龟松一夫也不想暴露自己的追踪,他还侥幸以为段民生还不知道他在后面紧紧相随呢,那样他就可以选择在一个有利的时侯和地方消灭段民生。第三是他认为盯着段民生走比追着段民生打强,这山深林密峭陡洞多的山地是最利于散兵游勇作战的,一旦开枪把段民生的猛虎连打散了他到哪儿去找自己的对手啊,相反却会在这山盲盲中处处受到致命的暗弹冷枪,那样作战实在是不划算,倒不如就跟着猛虎兵走,现在全燕城地区都是大日本皇军的天下,看你是只猛虎能走到什么地方去。第四是他对段民生和他的猛虎连已经有了点畏惧之心,清晨那一仗的沉痛教训让他沥沥不忘,在这巅巅洼洼的山上,随处都有打伏击的好战场,假如段民生又施一个诡计,引他接近再给他一个伏击,那他的特战队可就要完了,他绝不上这个当。因此他离段民生的猛虎兵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基于以上的理由,龟松一夫认为,他的特战队还是先跟着段民生的猛虎兵为强。因此,他们就紧紧地跟着,一点也没有放松跟着。因此,段民生的飞虎排也就久久地没能甩开龟松一夫的特战队。

走到了凤凰山,林知山还报告,日本人还在后头紧紧跟着。段民生心里想,这伙鬼子真鬼,甩也甩不掉,前面就到青云山了,再走就要下山了,那时就有大麻烦了,一下山就只有挨鬼子的打了,得想办法摆脱鬼子才行。但段民生一时也想不出摆脱鬼子的好办法,只想到,先打鬼子一阵,在战斗中让大部分战士们从侧翼隐蔽甩掉鬼子,以三几个战士吸引鬼子继续追踪,侍机再躲开鬼子。段民生快步地走到燕趁风的身边,向燕趁风了自己的意图。燕趁风也早已意识到了这样走下去自己的队伍会吃亏,一听段民生这一,当即就表示自己带几个人吸引鬼子。但是段民生一口就拒绝了他的要求。

段民生:“我命令你带战士们隐蔽转移,再多话纪律从事。”燕趁风知道在战场上多无益,也只好同意。段民生:“你转移以后速到葫芦谷埋伏等我,那时已是夜里九点了,我把鬼子引进葫芦谷,再打鬼子一阵。”燕趁风:“这样你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武功团 最新章节第53章 洼子口战斗,网址:https://www.xbqg9.net/1/12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