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贞烈张小菊(1/5)
作品:《抗日武功团》赵启明鸡叫半夜就起来装面条。他今天打算将面条挑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卖。现在镇市都来了日本兵,镇里是不敢去卖了。乡下的老百姓也不敢到镇里去了,日本人在镇里大修碉堡和炮楼,镇里的劳动力都不够用,还到乡下来到处抓民夫,谁还敢去镇里自投罗网呢。乡下的老百姓不能到镇里去,但吃的总是要买的,有人挑担子送面条到家里来,那自然再欢迎不过了,因此一担面条就卖得快。赵启明昨天不到下午就卖完了两竹箩面条,回来得早又做了两竹箩,准备今天赶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卖。面条村卖面条的人挺多,近点的地方有很多人送货上门,不好卖,远点的地方虽然要走远点,但卖得快点,不定一到目的村就卖完了,反倒可以早些回家。面条村出去卖面条的人都起得早,大多数是在天亮前就赶到了目的地,正好让买主买回去还可作早饭呢。
赵启明在面房里敲敲打打,吵醒了他的妻子张菊。张菊埋怨:“你起这么早干吗,又没有人和你抢着做生意。”赵启明:“你这话就得不对味了,咱村卖面条的人这么多,人人都在抢着做生意呢。”张菊:“你不是你到过的那个村子偏,还从没有咱村上的人去过吗?”赵启明:“这倒也是,好大的一个村子,好几十户人家,怎么就没有咱村的人去光顾呢。”张菊:“你不是也从来没有去光顾吗,日本人没来,大家都做大生意,不在镇上就在城里,村里自然去的人就少了。”赵启明:“是这个理,日本人来了,生意不好做了,坐吃也会山空,大家就挑箩卖担走村串乡了,不定就有人捷足先登了。”张菊:“日本人终久是要走的,你还是不要太辛苦,累坏了身体咱家可吃不消,时间还早,你还是**来躺会儿吧。”
赵启明也确实感到是早了点,就来到床边和衣躺下。六岁的大儿子澄澄这时也醒来了,:“爸爸,你要躺就脱掉衣服吧,被窝里也软和些。”张菊也:“你看你那裤褂有多脏,赶快脱掉吧,我前天才洗的被服。”赵启明见老婆这么,就脱掉裤褂躺进被单里去了。这时三岁的儿子清清也醒来了,挤到他的背脊下,弄得他直痒痒,他就用手去抓。大儿子见爸爸抓痒,就帮他抓起来。那手嫩嫩的软软的抓得他好舒服,他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就过了时辰,天快要朦朦亮了。赵启明声:“不好,睡过头了!”翻身起来就到面房里挑担上路了。
张菊见丈夫走了,也就起来了。她平时就起得早,放鸡子放鸭子去吃早虫子,到果园到菜园去看嫩芽子,还得把当天的青菜弄回来,有先熟的果子弄两三个回来给儿子吃。反正丈夫每天都早早地出去了,她躺在床上也没傻意思,不如早早起来侍侯早天的事,还吸收新鲜空气落得个勤快人的美名。张菊一穿好衣服就到厨房去拿竹蓝子,那是盛青菜盛果子的工具。竹蓝子就放在灶台边的土台上,里面还装有昨天摘回来的甜桃子。今年的桃子长得可真大,她从来还没有见过有这么大个的桃子,她就叫丈夫拿称来称了一下。当时赵启明正在面房里做面条,听到张菊喊就把称拿过来了,两个人合着称了那几个歪嘴桃,每个大得出奇,最大的有四两八钱。当下两夫妻乐得合不拢嘴。
张菊笑着对丈夫:“你明天不要卖面条了,你出去卖桃子好了。”赵启明知道是妻子在笑,也笑道:“满地方谁家没有桃子李子枣子啊,我挑一担出去还挑一担回来,我吃饱了没事干撑着?”张菊:“我家就没有李子,你挑一担桃子换回一担李子来给我吃才显你对我好。”赵启明:“好好,我明天就用一担面条换一担李子回来给你吃那才更好呢。”张菊一听倒急了,笑骂丈夫:“不会算账的败家子,用大米换萝卜,家里不穷才怪呢?”赵启明:“不怪不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不跟你了,耽搁了做面条不穷才怪呢?”罢就到面条房做面条去了。张菊见丈夫走了,也就跟出去帮丈夫的忙了。那杆称就放在了灶台上,没有拿回到面房里。这时张菊到灶房里来拿竹蓝子,这一拿竹蓝子不打紧,她立即就发现了十分打紧的事情了,那杆称还躺在灶台上,丈夫忘记带称了。坏了,这莽鬼忘记带称了,张菊大惊:“没有称还怎么卖面条啊,用手掂啊?”她来不及多想,抓起那杆称就飞跑,她要去追丈夫给丈夫称面条的称杆子。
张菊沿着丈夫走过的路奋起直追。那条路是河岸路,路岸边有柳树,柳丝轻垂到地。路的里边是庄稼地,大都种的是玉米,玉米长得青青高高,正在张着胳膊结棒子。有一些玉米从地边沿歪脖子探头到路面上来了,张菊一边跑一边用手把它们拂开。这样张菊就慢了速度,以至于她追了好一阵都没有追到赵启明。张菊不得不放开喉咙大喊了,舍此她要追很久才能追到赵启明。她的喊声清脆,在清晨的旷空里十分地响亮。赵启明不久就听到了张菊的喊声,他放下担子停下来。此时张菊已经喊到:“启明,你忘记拿称了!”
赵启明一看萝筐,果然是没有称。赵启明忙答应着:“我在这儿呢!”立即就往回走。张菊听到丈夫的答应放了心,总算把他追上了。这一早追啊,她连解都没来得及。赵启明急飞飞地往回走,不消多久两人就碰面了。张菊累得连话也讲不出,只把称递给赵启明。赵启明:“看把你跑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武功团 最新章节第61章 贞烈张小菊,网址:https://www.xbqg9.net/1/12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