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道家高手(2/2)

作品:《伏藏师

“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1939至943年间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为害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2年拨专款对崂山道教庙宇实施重点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计划地恢复部分崂山道教庙宇,落实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崂山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庙宇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崂山道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1980年崂山恢复道教宗教活动后,崂山太清宫对收纳道士出家制订了各项新规定。10余年来,在此出家已有20余名道士。--35325d80ok0波18346844-->

...
本章已完成! 伏藏师 最新章节第四百五十九章 道家高手,网址:https://www.xbqg9.net/11/1141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