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两百四十一章 摄政王(1/2)
作品:《清宫熹妃传》[.更.新.最.快无.弹.窗全.免.费] 且说弘时在离开贝勒府后,去了一间位于京郊的寺院,之前他带人四处抓俘虏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这间寺院,不是因为他不想冒犯所谓的佛祖,而是此处寄存着费扬古的骨灰,当日他出事被打入宗人府后,定亲王府被抄,本就已经风多时,犹如风残烛的费扬古受不打击,撒手人寰,暗卫带走他的尸体,将之火化后,寄存在这间寺院。. 站在费扬古的牌位前,弘时轻声道:“外祖父,您且再委屈几日,待我被封为摄政王掌握朝大权后,一定将您接入太庙,受皇家百世香火诡。” 之后的日子,风平浪静,弘时派人在厩九门巡视,皆未发现任何可疑之人,不过佛标的二十万大军也一直驻守在城外,不曾离去。 日复一日的过去,终于到了正月十六这个大吉之日,这段时间,礼部每一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不过总算将登基大典所用仪仗全部准备全毕,没有任何遗漏。 弘曕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先到保和殿降舆,然后到太和殿即皇帝位,由和韶乐队奏乐,并且午门鸣钟鼓。即位后,阶下鸣鞭下,群臣依命行跪九叩大礼,以示认可其皇帝之位,并自此忠心于新帝。 弘时虽无一官半职,却也在百官之,待得冗长繁琐的仪式过后,一直没什么表情的弘曕来到养心殿,再次受群跪九叩,不过在养心殿上,多了两张椅子,分别坐着一身朝服的那拉氏与刘氏。 讽刺的是,这两人一为废后,一为废妃,如今却分别穿着皇后与妃子的朝服。虽有不少官员看不过眼,但彼此心知肚明,六阿哥登基之后,一定会尊封这两人为太后,所以又哪里敢有什么话语。 果然,待得百官礼毕后,神情麻木的四喜捧出两封圣旨,乃是尊封那拉氏与刘氏为太后的旨意,那拉氏尊为圣母皇太后刘氏则被尊为谦懿皇太后,共居慈宁宫。 那拉氏与刘氏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日,自然是满心欢喜,起身自四喜手接过圣旨,随后百官行大礼参拜两位太后v廷玉等一些忠心于雍正的大臣,暗自摇头叹气,对未来的大清忧心忡忡。 待得此事过后,四喜再次取出一封圣旨,徐徐展开后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弘时于此次大战冒死刺杀准葛尔汗王,又以奇计大败准葛尔数万大军,解大清于危难。护国有功,今复弘时定亲王之位,并封其为朝摄政王,辅佐天子,共理朝政。钦此!” 与之前那两道尊封太后的旨意不同,此旨一出,百官一阵哗然,张廷玉第一个站出来道:“皇上,弘时虽曾刺杀葛尔丹,也曾解了厩之围,但准葛尔十几万大军正是他所引来的,他乃是大清的罪人,饶其不死,已是皇上开恩,如何还能封其为摄政王,请皇上即刻收回成命!”在他之后,与他存了同样心思的几位大臣亦纷纷站出来请弘曕收回成命。 这个时候,弘时突然跪下道:“张大人所言虽然不实,但罪臣确实犯下无可弥补的大错,摄政王一位,罪臣万万不敢领受!” 弘曕厌恶地看着弘时,嘴里却不得不依照那拉氏早先的吩咐道:“此言差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或许曾经犯错,但刺杀准葛尔汗王与逼退准葛尔大军这两件事,已经足以弥补任何过错$今朝正是用人之际,还请不要再推辞,助朕一起打理好大清江山,不负皇阿玛所望。” 弘时故做为难地道:“皇上如今信任罪臣,实在令罪臣感激不尽,但罪臣始终有愧于心,且张相等几位大人,也对皇上册封罪臣为摄政王一事,颇有微词,罪臣……罪臣……” 弘曕背诵着令他深恶痛绝的话,“朕乃是一国之君,朕既然已经下旨册封你为摄政王,又岂有收回之理。朕意已决,任何人不得有异议。” 跪在地上的一位大臣痛声道:“皇上,弘时此人狼子野心,一直对我大清居心不良,之前还曾意图逼宫篡位,这样的人怎值得皇上将江山相托,还请皇上思再思。” 弘曕故作生气地道:“定亲王救我大清于水火之,你说定亲王狼子野心,是何居心?” “皇上,弘时坑杀李述泌十万大军,并且令太上皇生死未卜,这一桩桩一件件,皆可证明他对我大清居心不良,万万不可信了他的花言巧语。”在弘曕登基之前,因为胤秅未知生死之故,所以已经将其尊为太上皇。 “张大人,我说过,之前那些事并非我本意,而是被葛尔丹挟持,无奈为之。一直以来,我忠心的只有大清,否则我根本不必做那么多。” 张廷玉冷哼一声,道:“说的倒是好听,究竟是挟持还是本意,你心最清楚≤之以你的心性,绝对不配为大清的摄政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宫熹妃传 最新章节第两千两百四十一章 摄政王,网址:https://www.xbqg9.net/13/13689/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