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民间惊现溥仪藏宝盒(7)(3/4)
作品:《故宫诡秘:溥仪藏宝录》‘张氏锁行’在江南名气很大,应该有可能找到。赵颖让我们等她的消息,两个星期之内肯定有结果。”
萧伟点了点头,感慨连连,道:“没想到赵颖这么恨我,遇到事儿还真挺帮忙!”高阳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赵颖是在帮你么?她是冲曾老的面!”萧伟讪讪地笑了笑:“冲谁的面都行,只要能把盒打开就行。”
赵颖办事果然认真,第二个周一高阳带来消息,赵颖已经找到苏州张家的后人。根据赵颖的资料,苏州“张氏锁行”在一九五七年公私合营后,被合并到苏州市仪器仪表厂。张家唯一的传人,张廉诚,也留在了该厂。张廉诚当时三十二岁,于一九八年提前退休,唯一的儿张德祥同年进厂顶替。张廉诚于一九九年去世,其张德祥三年前下岗,在寒山寺市场摆了一个修锁配钥匙摊位。赵颖已经通过公安部的同学找到张德祥的详细地址,并且和对方进行过沟通,张德祥同意帮忙。
萧伟喜笑颜开,忙活着收拾东西南下苏州,正好高阳这个周末也可以休息,准备和萧伟同去。高阳也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曾老留下的这个盒折腾了两人这么久,打开盒的第一时间,他自然不想放过。
本来按着萧伟的意思,想让高阳约上赵颖一块儿去。关系是她找的,有她在场至少话方便一点儿,另外,赵颖是公安部的开锁专家,水平至少比萧伟强,万一那个老张遇到点什么麻烦,赵颖还可以帮忙。
可赵颖没有答应,她告诉高阳自己这个周末还有事情,高阳极力邀请,赵颖还是没有点头。看来,赵颖还是不想见萧伟。萧伟多少还是有点儿遗憾,他的本意,是想让赵颖尽量在这件事情里多掺和掺和,这样万一在祖父的盒里找到财宝,也有理由分给赵颖一些。萧伟虽然惫懒,至少也是条汉,他琢磨着,赵颖跟了自己这么久,至少也得留给她点什么好处才能让她走吧?
高阳破天荒第一次在这件事上夸奖了萧伟,他多少还有点良心,不过,赵颖并不是他想的那种女孩,赵颖不稀罕他的钱。萧伟笑了笑,他有自己的主意。收拾停当,星期五晚上,两个人坐上了南下苏州的列车。
一启古匣
苏杭二州,自古为江南繁华胜地。历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法,向上推至秦汉,姑苏便为吴郡,隋朝时更名为苏州。而最使此地闻名的,莫过唐代张继在枫桥客栈题写的《枫桥夜泊》诗,其最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使无数人墨客对姑苏古城九然神往。
高阳与萧伟下了火车,已是第二天下午四点,匆匆找了宾馆住下,收拾停当后,拿着地址到前台问讯。原来老张的住处就在寒山寺附近,离二人住的宾馆不远。萧伟又与美丽的前台姐穷贫了几句,被高阳拽着出了宾馆。
苏州两个人都是第一次来,街上行人和车很少。偶尔走过一两个年轻女孩,在北京也算绝色美女了,但她们脸上看不出半分趾高气扬的神情来。自古苏杭出美女,果然名不虚传。萧伟啧啧称奇,好几回忍不住要上前“问路”,被高阳死活按住。
行不多远,已是寒山寺。此时寺已净园,钟声响过,一片安逸恬淡的感觉。枫桥周围只有几对稀稀落落的情侣在拍照,旁边立了一块古碑。高阳上前细看,是清朝俞越补书写的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字体遒劲飘逸。高阳磨蹭了一会儿,在一旁摊买了古碑碑拓,被萧伟拽着往老张家走去。
老张的住处就在枫桥旁一处大杂院内,胡同七弯八拐。院里挤满了“革”后期临时搭建的房,一群七八岁的孩在院中很的空地上玩耍,见到陌生人,都停下来好奇地看着两个人。高阳叫住一个从旁跑过的男孩,问他张德祥叔叔在哪个房间,孩伸手指处,房门正好打开,一个两鬓略现斑白的中年男笑着问两个人:“我就是张德祥,你们应该是北京来的吧?”
走进房间,高阳下意识地打量整个房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屋内,家徒四壁,唯一的电器是一台国产十四寸黑白电视,看来,主人的家境十分贫寒。除此以外,墙壁上倒是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锁具,毕竟是制锁世家出身。老张看样五十来岁,一脸风霜,粗手大脚,一看就是长期从事手工业的样。
两个人的到来让老张很高兴:“我这里平常很少有客人,除了每年暑假孩从外地回来,你们俩也算稀客了。”寒暄了几句,萧伟已迫不及待从包里取出盒。
见到这只盒,老张的表情一下凝重起来,戴上老花镜观察了一番,又从工具箱中取出一件工具,捅进锁孔中试了试。良久,点了点头,对两个人道:“赵颖得没错,的确是午鸳鸯芯,但稍有不同,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可以试一试,要开这把锁,必须先准备两件工具。”
萧伟显得很兴奋,自告奋勇打下手。按老张的要求,要先制作一对极薄但有韧度的开锁工具。老张从工具箱里取出两根细的钢条,画好了图样,和萧伟高阳三个人轮番上阵,将那对钢条用砂轮打磨。钢片硬度很高,这项工作三个人足足忙活了一个多时。
打磨钢片这段时间,高阳问起屋内怎么挂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锁。萧伟对此也很感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故宫诡秘:溥仪藏宝录 最新章节第7章 民间惊现溥仪藏宝盒(7),网址:https://www.xbqg9.net/14/14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