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公卿大换血(二更4000字)(2/3)
作品:《大汉列侯》以数变为智,以重敛为忠,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固国之本,其身务往于上,深附于诸侯者,圣王之禁也……”
窦萍和窦孺年纪小,诵读到不认识的字时磕磕绊绊,远不如两个年长的兄弟吐字清晰。
窦家小姐妹念了一会儿,不知从哪摸出一小瓷瓶的蜂蜜,舔一舔甜掉牙。
“君侯!”家丞徐延年作了一揖:“世子和娘子要去学课程了。”
窦家两姐妹听到上课两个字,身体就不由自主的往后面缩。学女红学礼法对七八岁的孩子太难了。
两个女儿眼巴巴的望着父亲求情支援,窦婴摸摸女儿的小脑袋温情道:“今天我沐休一日,就让她们也歇一日放松放松吧。”
“好诶!爹爹最疼孩儿了。”两个宝贝女儿一左一右亲了下脸颊。然后手牵着手跑的无影无踪。
窦文和窦武没那么幸运,窦文今年十五岁,窦武今年十三岁,兄弟俩已经算的上出力干活的半个劳动力,窦婴从不允许两兄弟有一丝一毫懈怠,可以不喜欢课程,但必须坚决完成。
徐延年是个谨慎的人。目送两个小世子被侍女带着远远离去了,才走到躺椅旁盘腿坐下:“据长信宫里的原话说,老太太的身体书不太妙。”
“有那么严重?”
“幸亏身强体壮。要不然那一下都很难救回来,太医令使劲浑身解数稳住病情,太皇太后是急怒攻心伤了心肺,为今之计唯有少思少虑。不能动怒。不能劳神,保持心无杂念静静修养,或许可以再延寿十年。”
“少思少虑,不能动怒,不能劳神?”窦婴有些为难。
众所周知,太皇太后是窦家的擎天玉柱,支柱一倒窦家的人心就散了,所以他们窦家的叔伯兄弟慌不择路的把他推出来。作为窦家的利益代言人继续维护现有的利益。
说实话,窦婴非常反感利益代言人的帽子。对于一个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而言,依靠祖辈的荫庇是非常可耻的,少时读经阅典,青年投笔从戎,中年投身政坛厮杀,跟随周亚夫和张欧联手死保废太子刘荣不成,从两千石的高官打落到凡间做富贵闲人。
窦婴的前半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着戏剧性,他的成就一少半得益于窦家的牌子加成,一大半来自辛辛苦苦的打拼,所以窦家老少几十户足有数百口人,唯独只有窦婴频繁被人提及,数来数去永远是窦家最有出息的人。
有出息不代表受宠,窦婴就有两次小挫折,第一次因为梁王刘武的事,平白无故就恶了太皇太后窦漪房,因而不受重用的排斥到一边。
第二次是为了营救废太子刘荣,只有三个人跳出来支持,最后的结果是罢免太子太傅位,在家饮酒作乐当个太平列侯。
胸中有大才,这是他一次次起复的原因。
而不是靠虚无缥缈的亲戚金大腿关系,亲人的照顾可一可再不可三,次数多了亲情也就淡了。
窦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名声是靠双手拼出来的,所以他在朝野内外的名声远远超过窦家的叔伯兄弟,甚至比窦家几兄弟全加起来更有名气,他的名声远播到塞北匈奴,五岭南越。
“太皇太后有什么交代没有?”
“有一卷画轴,请您过目!”
窦婴回过头仔细一瞧,画轴上只有一个大大的“忍”字,戒急用忍,忍辱负重,忍一时风平浪静。
拿着画轴左右打量,的确是窦太后的笔迹,而且是眼瞎后盲写出的一个“忍”字,若不是笔迹转动时字体有点变形,这个工工整整的“忍”字更像寻常公文进出的笔迹。
“嗯,把这幅好生挂起来,记住此乃太皇太后给我的鼓励,不要四处声长。”
徐延年办事牢靠,窦婴也不担心会闹出岔子,老仆人收起画轴又愣了一会儿说道:“平阳侯那边的宴会邀请该怎么回话?”
“去!我是大农令,他是少府,这个宴会我当然要去。”
平阳侯府大宴宾客庆祝曹时十七岁生日,表面上是个过生日的由头,实际邀请窦婴却表达的含义去是拉拢。
这是一场家宴,邀请了相熟的列侯,顺道也把魏其侯窦婴列入宾客花名册里。
“哈哈,大农令,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到哪都能遇到熟人。”
“早!看来大家的心情都不错。”
“谁说不是,少了块绊脚石心情会更好。”
曹时走进来向众人作揖,宾客们纷纷回礼说了些好听的客套话。
所谓吃饭只是个由头,新任上卿已经各有派系所属,忠于皇帝的,外戚的,列侯的,这次齐聚一堂是找个机会接触同僚。
平阳侯府的流水席一直是京师最顶尖的席面,常年不在京师的上卿们顿时被吸引,本来观望的心思越发的疏淡,只剩下个吃的心眼儿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慢慢聊开了。
“听说太皇太后病的厉害,长信宫已经十多天没见外客,老太太喜欢的赵讴也许久没吊嗓子了。”
“还不是被陈家兄弟俩给气的,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列侯 最新章节第170章 公卿大换血(二更4000字),网址:https://www.xbqg9.net/14/1409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