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下)(5/6)
作品:《宰执天下》次,在山谷中烈风劲吹,气球不能上天。但道旁山壁高耸,赵隆早选了军中善于攀援的健儿,让其爬上去观察关中。而且在派人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小心贼人在山头上设下的据点。只要是有点头脑的将领,肯定会设法事先占据山顶的有利地形,监视敌军,包围自身。不过赵隆的交代白费了,山头上根本就没有敌人。
赵隆并不惊讶,他当年随王中正南下平乱,遇到的也是这样的对手。士卒有勇气,敢拼敢杀,但领军的酋首却太无能了。即使能用些战术,也是可笑得紧。
“这样的敌人,就算不用火器,仅只是夜袭,末将也照样能破敌。”赵隆自负的说着,他对此有着充分的信心。
熊本摇摇头,“赵子渐你能这么说,都是靠了在关西、在河东用人命换来的经验。这群蕃人,哪里有这样的机会?官军过来时躲到山里,官军离开后再回来,这才是他们该用的战法,想要据险而守,他们还要多学几年。”
赵隆唯唯,点头称是。
黄裳把玩着望远镜,道:“石门关城狭窄,周围甚至不及百步。贼军的主力当是驻扎在关后。”
“正是。末将也这么想。”赵隆点头。
黄裳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也要不了多少人来驻守。”
“不过山中有小道,一时查探不清,贼人熟悉地理,有可能绕道我军的背后。”赵隆又补充道。
黄裳随即道:“马湖部和南广部的人都来了,他们都是石门蕃的成员,中间应该熟悉山中道路的人。”
“不然。”熊本摇头,“百里石门道,在乌蒙部控制下已有数百年,其他两家决没有乌蒙部那般熟悉。”
石门蕃部以三家为主,西北的马湖部,居于岷江支流马湖江左右,东北的南广部,在南广河附近聚居,剩下的一家乌蒙部,人口最多,土地最广,为石门诸部共主,据传始祖乌蒙自蜀汉时便来到此地定居,从此繁衍生息,至今几近千年之久。
“赵隆你说怎么办?”黄裳问道,他确信赵隆肯定有了主意。
“以末将来看,当尽快攻下关城,让贼人的伎俩没有施展的余地。只要石门关城一破,石门蕃便再难顽抗官军。”
赵隆充满信心。
这一次官军南征大理,石门蕃部中的乌蒙部不肯降顺,遂退守石门关,等待来自大理的援军。
这两年官军没有少敲打西南夷各部,水西罗氏鬼国给打得分崩离析,戎州、茂州叛乱的几个部族,更是被屠了个干干净净,乌蒙部不信熊本的话也是正常的。假途灭虢的典故,即是蕃人没听过,聪明人也会想到官军会不会这么玩上一手。但朝廷要惩治大理篡国的奸臣,想做拦路石,也得做好被碾碎的准备。
熊本和黄裳各自点了点头,黄裳对熊本笑道,“裳曾闻石门关下,五尺道旁,有唐大夫袁滋奉旨出使南诏时留下的墨宝,不知现在还留存了没有?。”
“是贞元九年的那一次吧。”熊本博闻强记,立刻就想到了黄裳在说什么?“那副摩崖就在石门关下的道路旁,袁德深以书法名世,碑文若是拓印下来,拿回京中,不知会有多少人争抢。”
黄裳连连点头,而熊本却突然一声断喝,“赵隆。”
熊本冷不丁的一声叫,赵隆立刻抱拳躬身,“末将在!”
熊本冷下脸,喝问道:“你想让老夫等到什么时候?”
“末将麾下将兵,早已准备停当,只等大帅之命。”
“打得好看一点!”熊本淡然吩咐道:“五百里外的育井监山前后长宁等十郡八姓都来了,近处的水西诸蕃,更是一个不拉,更有同属石门蕃的南广部和马湖部,不让他们好好看一看皇宋天威,这尾巴就又要翘起来了!”
方才熊本与黄裳一路说笑,有一半是要给后面的蛮部洞主、鬼主们看看,眼前的险关只是个抬脚能过的门槛而已。但赵隆如果没打好,之前的一番表演,可就要沦为笑柄了,而且是蛮人的。
“末将明白!”
随着赵隆走上前线,一声声号角响彻云霄,山道上的军势立刻活跃了起来。
一队队官军整装待发,士兵们检查着自己身上的装备,是否结束整齐,是否有所遗漏,而将校们更是一个个检查过去,严防有人疏漏。
号角声刚落,鼓声立刻紧接上,重鼓敲击后的一重重回音,响彻在山谷间。
就要进攻了。
熟悉官军攻击节奏的熊本和黄裳同时想到,也同时赞叹起赵隆治军的手段。
从告知麾下各军即将投入战斗,到正式攻击,只用了小半刻的时间。
后面的蕃部洞主、鬼主,一时惊骇莫名,就这样便进攻了?官军气势汹汹,看起来当真是想尽快攻下官城。
“或许不用太久。”黄裳低声说道
也的确没有让黄裳等待太久,只过了一刻钟,一声比惊雷还要响亮,比还要震撼人心的爆鸣,猝然响起,然后在山谷中不断回荡,一蓬蓬碎石扑扑簌簌的从山壁上落下,惊得道上的人马一阵乱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宰执天下 最新章节第20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下),网址:https://www.xbqg9.net/14/14181/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