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1/4)
作品:《宫·叹》寻。
42卷三第三十四回探病重逢复相拥
闻了我这句半探寻的惊问,眼前的太后面上笼了层隐隐的暗色。她垂了一下眼睑又抬起来,似在思量:“不瞒你说,珍昭仪其人哀家从未看好过她。”一句甫言。
我心里一紧,起了薄惊
太后抬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展颜又道:“但哀家对你、对她、对这后宫里所有的妃嫔皆是一心无二,俱是会庇护的。”她颔首,目光与口吻都很正色。
这是自然而然的,她是一国的太后,而每个人都会多少有着私心的喜恶。但因为她的身份,她断不能够受自己喜恶的支配而允许自己偏私,故而对这后宫诸妃嫔,必须要一碗水能够端平。
但我心中还是觉的惊疑,心道太后她老人家跟我说这些做什么这是对我的信任,还是依然是一种隐隐的试探
太后她未看好过珍昭仪,但她又说她会磨练我那么我可不可以在私心中以为,她想表达的,她心里看好的人、真正想要扶持的人,其实是我
念及此,我眸色甫然一亮,即而敛绪探身、颔首凝了神光,问的如是探寻:“可是,太后娘娘为何会刻意的磨练妾身,而不是珍昭仪”且斟酌且道。
太后转过面目对上了我的眸光,良久后她幽幽一叹,口吻含了几分厉:“你可当真是一块儿愚不可及的朽木”声音比方才略高些,也锐利些,似乎对我有了失望。
我一噤声,张了张口到底抿唇闭住,心下脑中莫可一是。
见我此般,太后侧过眼睑又叹口气,旋即重把目光认真的看向我,对我一字一字煞是严肃:“哀家,不喜欢一个家族过于强大你明白”中途有着不长不短的停顿,复又扬了语气,虽是问句但也有笃定。
至此甫然一下,我如梦初醒
珍昭仪萧华凝她姓萧,是萧家的女儿。而我知道,在西辽史上,这萧家曾就因势力过大而被弘德帝打压的近乎举族尽灭,后来又靠依顺先皇兴安帝才重又保得荣耀。陈皇太后显然是怕时今重蹈过往覆辙,所以有压制萧华凝、提拔我的心思。
而我虽为上官一脉,但我却是敬国公的女儿,这一朝上官家世袭的敬国公乃上官家的表少爷,为上官的旁系,自然少些忌讳。而终得有家族小姐身为宫妃协理后宫的,既然是要在名门家族里边儿选,当然要把可能构成的威胁降到最小、选血统远一些的了
这样看来,我上官琳琅正符合如此的人选。我知道,太后娘娘最看重的并不是我身上怎般的性情,也不是我有一颗聪颖还是愚钝的头脑,而是我的出身、我的家室。这并不为直系、却也显赫荣耀的出身,正对了她的心意,这便也是无可厚非的一桩事情了
“皇上还小。”太后的声色重变得温缓下来,她抿唇又徐言道,“纵然皇儿是个贤明的好帝王,但有些事情做母亲的,也不得不替他谋划。”
我抬眸,见她微扬螓首,张弛有度的唇畔似乎氤氲着缓了一口气:“皇上啊,难得有个对心对思的如意人”那一双深意与慈意并存的目光瞧着我,定定的。
我的心绪再一次被太后的目光搅乱,这样的神情叫我感到莫名害怕,似乎有一种无形的气场逼压着我一下下的漫过来,要我渐觉心力交瘁、不能承受。
这时太后忽又一敛目波,口吻暖醉而贴己:“照顾好皇上。”淡淡的几个字,结束了方才那一痕无形的凛利。
我的思绪也甫一下被唤回来,心中一迟,旋即认真的点头。
一阵天风幽幽的漫溯过来,夹着些微微的凉,一脉脉的拂来面上很是舒爽。漫入鼻息时觉的很清宜,似乎要下雨了。但举目瞧见这天幕还很明灿,似乎即便是下雨也会是一场太阳雨。
太阳雨念及此,我不由一心动,恍惚中想起自己与皇上最初时那一眼的结缘,就是伴随着一场突忽而来、毫无征兆的太阳雨。
这时忽见太后衣袂掠着地表徐动。我抬目,见她含笑转身。
这时脑中神光又闪,蓦然的,我想到了什么,忙启口对那背影急急然的唤住:“母后嗯”声音猛地一噫,后边儿想说的话就这样堵在了喉咙里。这么隔着一段距离的说出来,终究是不合时宜。
太后应声回头,神光扑朔、似在问询。
我抿了抿嘴唇,旋即行步袅袅的过去,向太后颔一颔首:“妾身心中有一件事,总这样放置着终归是不大好的。眼下若不说出来,恐会殃及无辜故,还请母后仲裁后做主。”凝眸一徐。
“哦”太后眯了眯眸子,轻疑一声。
我展颜,推察着太后此时的心情,仔细措辞,把江娴当日撞见宫人伤我之事向她简单的言出。末了我道:“甄淑女这个人心思单纯善良,她与珍昭仪同在箜玉,又幸是不幸的叫她撞见那不提也罢之事我担心她会有不测。”顿言且停。
太后安静的听我说着,见我停住,她淡淡问我:“所以你的意思是”
我思量了须臾:“妾身请求太后把甄淑女从箜玉宫,调入妾身所辖的锦銮宫,以方便照拂。”就此又停了停,目色肃下,“且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宫·叹 最新章节第18节,网址:https://www.xbqg9.net/14/144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