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孙传芳入闽称雄 讨逆军收复广州(2/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徐树铮的死活,只图能保住自己的地盘为要了。

正在卢永祥拒绝出兵而令徐树铮无奈之时,王永泉见直系大军压境也心中惶恐了。

王永泉自知手下仅有区区一个旅的兵力断难抵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是好?当时,王永泉听从徐树铮的唆使而起兵,图的是那八十万大洋;想不到却是捅了个马蜂窝,招来了如此一个大麻烦。好在,王永泉与孙传芳、周荫人皆是留日士官生出身,可谓是同窗、校友;于是,打算以此与俩人疏通关节,后来干脆决定倒戈以求自保了。

王永泉主动倒戈,孙传芳与周荫人当然欢迎。因而,当孙传芳督师入闽时,王永泉所部毫无抵抗,直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轻取了邵武、延平。

徐树铮见势不妙,赶紧潜往已被臧致平据有了的榕城。

然而,榕城的士绅也都反对徐树铮在福建成立所谓的建**政制置府,并认为此次兵祸皆因其所致;于是,榕城各社团及北京、上海的福建同乡会纷纷《通电》,既反对外省军队入闽打仗,又强烈要求徐树铮离开榕城。

而此时,远在天津的段祺瑞也觉得,奉系的张作霖已在直奉战争中败北,孙中山又遭遇了粤军兵变,此时的反直三角联盟已形同虚设,难以再与直系抗衡;吴佩孚派兵征闽,料知闽军势单力薄断难抵御;所以,徐树铮此时在福州建立所谓的建**政制置府欲与吴佩孚分庭抗礼,显得有点不自量力且又不合时宜。故而,段祺瑞也致函徐树铮,劝其“当审时度势,以退为进,伺机再起”。

徐树铮正处境尴尬,听了段祺瑞的劝告后,这才决定避开直军锋芒,离开榕城再次去往上海了。

徐树铮离去后,其建立不久的所谓建**政制置府也就自行消亡了。

直军入闽后,北洋政府即任命孙传芳为福建督办,周荫人被任命为闽北护军使,而投诚过来的王永泉则留任为帮办。接着,孙传芳又督师沿闽江而下直攻福州。

刚从李厚基手中夺取了福州的臧致平,虽是闽军中的一员悍将,但毕竟是一支孤军,如何抵得孙传芳的虎狼之师?遂弃福州而退守厦门。

于是,孙传芳进驻榕城,闽北尽归直军据有了。

而此时,许崇智却遵照孙中山的指令已率部进入闽南,驻于长汀、连城、武平、上杭等地。于是,退守厦门了的臧致平即与许崇智结盟,联手抗击孙传芳。

然而,孙传芳取得福州后却驻军不前了。原来,孙传芳在援闽征讨前,曾与江苏督办齐燮元有过密约;商定一俟时机成熟,俩人即联手攻打卢永祥,以克定浙、沪。而今,孙传芳见闽北已经到手,觉得与齐燮元南北呼应夹击卢永祥的时机已经到了。

于是,早就垂涎于浙、沪的孙传芳放弃了南下追击,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北面的卢永祥。如此一来,倒是让臧致平与许崇智都松了口气。

从而,直军驻于闽北,闽军、北阀军驻于闽南;南北对峙互不相犯,福建境内的战鼓暂息了。

且,回到上海了的孙中山对于粤军炮轰总统府之事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要回师广东讨伐陈炯明。

当福建的李厚基被驱逐,许崇智在闽南立足后;孙中山立即发表了《讨陈宣言》,号召革命党人协力讨伐陈炯明。

同时,孙中山又着手组建讨逆军。他将入闽的北伐军各部改编为东路讨逆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逆军总司令;令其率军由闽南入粤,务必将广东这块北伐的大后方夺回。

许崇智对于孙中山十分忠诚,当然惟命是从;只是要求让他的把兄弟蒋介石随同前往,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其实,粤军兵变后,孙中山对于蒋介石已是青睐;且此时正是用人之机,孙中山也有此意;于是,任命蒋介石为东路讨逆军总参谋长,协同许崇智征粤。蒋介石能担此重任,正巴不得而心中大悦;受命后即风风火火地离沪赴闽,与许崇智一起准备回师广东了。

而陈炯明自从回到广州重新执掌政权后,总是觉得自己似同坐在火山口上随时有被毁灭的危险;此时,见孙中山兴师问罪,只能部署兵力进行顽抗。

广东与闽、赣、湘、桂四省接壤,陈炯明最担心的却是粤闽边境,而对于赣、湘、桂觉得尚可放心。

因为,处于赣粤交界的岭南重镇韶关,现已被粤军占据;守住了这扇广东的北大门,孙中山欲经赣入粤挥师征讨已不可能。

而湖南的赵恒惕与陈炯明意气相投皆热衷于联省自治,且已搞了湖南自治;所以,谅必赵恒惕是不会给孙中山借道的,故而也不必忧虑。

至于广西,粤桂战争后,陆荣廷已被赶下台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原来有一定实力、敢与陆荣廷分庭抗礼自立门户、在广西贺县宣布自治的桂系二号人物沈鸿英,虽然没有在粤桂战争中跟着陆荣廷一起倒霉;但因其后来如墙头草似的倒向了吴佩孚,结果也被朱培德逐出广西如丧家犬似的到处流浪了。所以,如今的桂系分崩离析形同散沙;能残存下来的几支桂军均如没了娘的孩子,只得寄人篱下地在粤军控制的阴影下苟安,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07章 孙传芳入闽称雄 讨逆军收复广州,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