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黎元洪被迫下台 孙中山派团访苏(2/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度已犹如一盆盆泼来的冷水,令黎元洪与张绍曾大失所望;而孙中山的回复更如一篇《讨逆檄》,给直系军阀当头棒喝,且使黎元洪与张绍曾自感理屈缄口难言了。
至此,黎元洪与张绍曾方才醒悟,觉到了眼下欲谋和平统一断无可能;俩**倡导的“和平统一”议案也就被搁置,所谓的“国事协议会”也胎死腹中了。
就在黎元洪与张绍曾为倡导和平统一奔波时,曹锟与吴佩孚却在打各自的算盘。
因再过几个月黎元洪的任期将满,曹锟已开始沉浸于即将黄袍加身的美梦中了。
曹锟身边的那班幕僚,也已在为把他们的主子推上总统宝座而忙碌;所以,皆无意于张绍曾的所谓和平统一之议,认为“统一之议应待选举之后再”。但因,黎元洪与张绍曾一度竭力主张要“先谋统一,再行选举”,也就与保定派产生了矛盾;因此,保定派将俩人视为了曹锟登极路上的挡路石,必欲清除掉。
而此时的吴佩孚,却由于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酿成了“二·七惨案”,使其标榜的“开明政治”伪装彻底被撕破;吴佩孚因此感到十分苦闷懊恼,后来干脆破罐子碎到底地完全抛弃其吴秀才的儒雅外衣,露出了凶神恶煞的屠夫形象;决定凭借自己手中雄厚的军事实力,欲如当年的段祺瑞一样谋求武力统一中国了。
且不久,广东的沈鸿英又背叛孙中山,南方政局再逞动荡,也就更增添了吴佩孚欲藉武威而谋一统的信心。为此,吴佩孚硬是要给沈鸿英、叶举等人授职封爵,欲插足南方、进行搅局。
吴佩孚此举,使主张“和平统一”的黎元洪与张绍曾甚是反感;俩人抵触很大不愿给予配合,这令吴佩孚不悦且感到意外。
吴佩孚想不到自己扶植起来的黎菩萨,竟敢违拗自己了,心中大不悦;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亲家张绍曾,竟然也与黎元洪一鼻孔出气而对他不。
吴佩孚感到了问题严重,觉得应警告一下黎元洪了,以让他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而放聪明点。同时,吴佩孚与张绍曾这对儿女亲家也因此失和,其姻亲之谊逐渐疏远了。
此时,急欲想把曹锟扶上总统宝座的保定派已急不可耐,等不及黎元洪的任期届满就想让他早点滚蛋。
吴佩孚所思恰与保定派相合,双方遂将矛头一致对准黎元洪。
为要黎元洪滚蛋,保定派决定先轰走张绍曾,以令黎元洪孤立无助;因吴佩孚已与张绍曾失和,也就听之任之,使保定派无所顾忌了。
于是,六月六日的国务会议上,内务总长高凌霨率先发难,指称:“近日,总统未经内阁,直接任命北京军警督察长,此乃专权独断;既然如此,还要我等何用?”
高凌霨话音刚落,财政总长张英华与交通总长吴毓麟即振振有词地附和道:“我等受国人重托,各司其职;而今,总统揽权违法,为国人所不齿;各位当举大义而弃私,为护法而在所不惜。今法统遭践踏,内阁被虚置;不若闭阁,以谢国人。”
接着,高凌霨取出早已拟就了的一则《告》,要张绍曾签发。
张绍曾迅速浏览一遍,原来是要他宣告“内阁总辞”,方知这是一出有人指使、早已预谋好了的迫宫戏。
张绍曾十分气恼,本想严词斥责戳穿其伪言或甩袖而去不予理睬;但转而想,保定派身后有曹锟撑腰,今日之事是早有预谋且来势汹汹;自己若是不依从,他们岂肯善罢甘休?而曹锟现在是实权在握党徒众多,自己虽是阁揆却是徒有虚名,胳膊肘怎能扭得过大腿?他要迫你走,自己还能留多久?再,自己想做的事,看来也已渺茫难就;如此局势下,又何必恋栈呢?不若就此放手,任由他们去罢。
张绍曾想到此,仰面长叹一声;然后,心情沉重地在那则《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而,宣告“内阁总辞”了。
就这样,张绍曾在任也不到半年,就一事无成地悄然下台了;当晚,张绍曾离京赴津寓居,从此淡出政坛。
张绍曾离职、内阁总辞后,黎元洪自感如履薄冰岌岌可危了。
果然,保定派轰走张绍曾后,即把矛头掉转冲着黎元洪来了。
第二天,即有数百名军警以“内阁总辞了,无人管饷”为由,闯入总统府直接来向黎元洪要饷;黎元洪见势不妙,赶紧避往位于东厂胡同的私邸中。
但接着,保定派雇用了一大批人组成一支所谓的公民团,在北京城内游行演,指责“内阁总辞,政府瘫痪,皆因大总统无能所致”,竭力敦促黎元洪让贤,以拯治危局。
此时,军警却因要饷无着开始罢岗,北京城内顿时呈现一片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黎元洪躲在私邸中不敢出,赶紧致电在保定的曹锟,请他出面整治时局。
然而,黎元洪的告急电发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黎元洪这才意识到了,看来这一切正是曹锟与吴佩孚在幕后操纵所致,其目的无非是为了逼迫他走人。
至此,黎元洪已是心灰意冷了。
但是,黎元洪不甘心就此下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11章 黎元洪被迫下台 孙中山派团访苏,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