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孙中山北上宣言 段祺瑞临时执政(1/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史要】孙中山《北上宣言》,****《第三次对时局主张》;段祺瑞东山再起,临时执政……

却,“北京政变”后,张作霖抛弃了与冯玉祥的约定;趁着直军溃败,奉军大举入关了。

冯玉祥见张作霖毁约,心中虽是不乐却又甚觉无奈;冯玉祥知道,此时要想张作霖履约让他的奉军退回关外去已是不可能。虽然,北京现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但论实力毕竟不如张作霖,若是为此闹僵了恐会对己不利;所以,冯玉祥只得面对现实权作无睹。

然而,冯玉祥毕竟还担心,张作霖若是进一步攫取政权如何是好?为此,冯玉祥赶紧与胡景翼、孙岳商议,决定请孙中山北上,欲利用孙中山来抑制张作霖。

于是,十月二十五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仨人联名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

不过,张作霖入关后,倒是不再有更多的企图;因为,张作霖是只注重实惠,对政治却无多大兴趣;而这场战争下来,许多溃散的直军都让张作霖收编了,队伍骤增地盘扩张,可谓是沾尽了便宜已是心满意足。所以,入关后也就适可而止地驻步了,才让冯玉祥缓了一口气。

孙中山接到冯玉祥等人的电邀后,倒是也十分高兴;即于十月三十日召集“中执委会议”,讨论应对北方时局之策。

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内部,对于“北京政变”与北方时局意见存在分歧。

以广东省长胡汉民为代表的一派反对孙中山北上,他们认为国民党现在的纲领较为激进,不会被北方各派所接受;而国民党的纲领既定了则不可放弃,缺少合作的基础,北上了也是徒劳无益。

而中*共也认为,“北京政变”不能算是革命,因其主因是冯玉祥与吴佩孚之间为争权夺利所致;所以,无非是武人推翻武人的一次事变。且事变后,冯玉祥虽然囚禁了曹锟,但并没有立即废除他,只是利用曹锟压制吴佩孚罢了;甚至于连旧内阁也未解散,一切均维持现状;可见,结果仍是军阀统治的换汤不换药。因此,孙中山不应北上去与军阀搞在一起,以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但是,也有的人认为,主导并直接参与北京政变的是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仨人,而通过孙岳对冯玉祥做工作的胡景翼却是受命于孙中山的;所以,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对于冯玉祥等人的推动与促进,也在“北京政变”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何况,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将逊帝溥仪驱逐出宫,这是他人不敢为之举,且与孙中山早期主张“恢复中华、驱逐鞑虏”的革命宗旨相符;虽,旧内阁未解散,但冯玉祥起用曾是同盟会员的黄郛为摄政内阁的阁揆,阁员也多换上了国民党员;可见,冯玉祥已有向国民党示好、倾向革命了的种种表现;因此,由冯玉祥发动的这场“北京政变”与以往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还是有所区别的;至少,为在北京进行国民革命迈出了第一步,并为谋求真正的和平统一、创建共和政体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故而,应对冯玉祥的“北京政变”予以肯定并加以利用。

而共产国际的维经斯基、加拉罕、鲍罗廷却意见一致地认为,国民党作为一个政党在全国的影响还不很大,正应利用这个机会北上,扩大自己的政治舞台,为国家的统一及反对外国的压迫而斗争。为此,维经斯基服中*共,要理解与认识“孙中山北上是在政治上迈出正确的一步,并非是去与军阀搞在一起”。

经维经斯基等人如此后,国、共双方统一了认识,态度均由反对转为支持了。至此,北上方针算是定了;但是,众人对于孙中山要亲自北上仍不免担心。

因为,虽是冯玉祥来电邀请似有善意;但是,北京毕竟曾是虎狼之**,隐有不测之险;孙中山是党之领袖,冒险北上若有闪失如何是好?

然而,此时的孙中山却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于脑后了;在他觉得,现在正是敦促各方召开国民大会、恢复共和政体、实行和平统一及团结国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反对外国列强侵略与压迫、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最佳时机;而欲促使这一切实现,却非得北上不可。

因此,只要于国于民有益,即使北上确有风险,自己也得冒险走一趟了;为此,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毅然决定亲自北上。

孙中山主意定后,即给冯玉祥《回电》:“义旗聿举,大憝肃清;功盖华夏,普天同庆;拟择日北上,与诸君共商建设大计。”

只是,因商团叛乱刚平定不久,广东的政局尚未完全宁息;而盘踞于东江一带的粤军残部与占据了琼崖的陈炯明旧部邓本殷,也总是有点令他不放心,唯恐他们再闹事。所以,得静观一期,以防万一;故而,暂缓启程北上,给冯玉祥的《回电》中也就没能告知确切的行期。

冯玉祥得知孙中山愿意北上,感到了一些慰藉;但是,孙中山却未能明确北上的行期,不免令人有点遗憾。

虽然,冯玉祥知道这其中必有原因;但是,冯玉祥面对的窘境,却容不得他等待太久;因此,冯玉祥不由得想,看来这远水是救不得近火了,得另外设法。

而此时,以江苏督办齐燮元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20章 孙中山北上宣言 段祺瑞临时执政,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