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革命军一次东征 孙中山北京宾天(3/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后,即在慌乱中逃离汕头,流窜到闽、粤边境去了。
陈炯明想不到洪兆麟竟然因色误事到如此程度,感到十分寒心且是无奈;见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所谓的“救粤”已是徒劳;于是,在汕头尚未被攻破前,也匆匆地走海路去往香港避险。
于是,“东征军”攻克汕头;接着,又取得潮州。
陈炯明逃到香港后,虽是平安无虞了;但回想自己心切切的起而救粤,到头来却如猴子捞月般的瞎忙了一阵毫无收获,甚是心灰意冷。
是年十月,华侨社团致公堂在美国旧金山发起成立“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从此,陈炯明留居香港致力于该党,不再回粤。直至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日,陈炯明在香港病逝;翌年,归葬于惠州西湖。只是,陈炯明的旧部一旦举事,总会仍打出他的旗号以增强号召力,而史家则将其旧部所为均算在他的账上。此是后话,顺提而已。
且,许崇智东进袭取汕头之时,驻于兴宁的林虎却率部南下了。
林虎拥有的兵力是当时“救粤军”中最强的,约二万余。他见“东征军”一路攻来连战连捷,“救粤军”未免太显窝囊了;因此,忍不住主动出击南下迎战,想煞一煞“东征军”的威风。
林虎打算抄袭已袭向汕头的“东征军”的后路,以与汕头的洪兆麟配合,而对“东征军”实施两面夹击以制胜。
于是,林虎从兴宁起兵,倾巢而出南下了。
此时,蒋介石所率的黄埔教导团已进至揭西,恰与林虎的大军遭遇;于是,两军即在揭西的棉湖摆开阵势激战。
黄埔教导团仅有三千人,面对的却是近十倍于己的强敌;兵力多寡如此悬殊,胜负应是可知。然而,面对强敌,教导团的官兵却表现出了异常的镇定与勇敢。
第一教导团团长何应钦见敌强我弱,觉得不可硬拼;于是,想了个法子,令遍插旗帜作为疑兵迷惑敌军。果然,何应钦的这一招确是有效。
因为,林虎不知晓自己面对的仅是些黄埔军校的学生兵;且其前锋在向棉湖西侧的和顺进攻时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现在又见敌阵中遍布旗帜,也就误以为是遇到了哪支劲敌?因而,虽是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畏首畏尾地不敢轻进而减弱了攻势。
如此一来,倒是让黄埔教导团守住了阵地而免遭失败。
此时,已攻取汕头了的许崇智见蒋介石的黄埔教导团在揭西棉湖遭遇了林虎的强敌,苦战多日情势甚是危急,赶紧派其部将许济率第五旅驰援。
于是,许济率部星夜兼程,经揭阳后直奔揭西;三月十三日,许济率部从棉湖北面向救粤军发起进攻。
这一下,林虎大为惊愕了,唯恐后路被断,急忙从棉湖西侧和顺一带与教导团对峙的前沿主攻阵地上撤军回防。
恰在此时,教导团炮兵连长陈诚打出的几发炮弹鬼使神差般地落在了“救粤军”的指挥部内。
虽然,林虎幸免于难,但其手下的一些参谋与将士却命丧黄泉了;顿时,指挥部内乱作一团,前方将士也无心再战。
林虎见状,觉得情势已是对己不利,不得不下令撤军。林虎一声令下后,早无斗志了的“救粤军”将士即争先恐后地撤退了。
此时,教导团见“救粤军”后撤退却而形势逆转了;于是,教导团发起反攻进行追击,许济则也率其“建国粤军”从侧翼掩杀。
撤退中的“救粤军”,在教导团与“建国粤军”的夹击下,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就这样,仅有三千人的黄埔教导团在“建国粤军”的协力下,居然击溃了近十倍于己的救粤军,取得了“棉湖大捷”;创造了一个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奇迹,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棉湖大捷”后,黄埔教导团顿时声名大振;从此,没人再敢觑这些黄埔军校的学生兵了。
蒋介石更是心中大悦,开始意识到了掌于自己手上、虽尚未能称其为军的这些学生兵队伍,能发挥的作用及所具备的难以估量的潜力;因此,蒋介石将黄埔军校看作为其欲构筑权力圣坛的基石,而更视若至宝不愿舍弃了。
“棉湖大捷”后,蒋介石又率教导团乘胜袭取了五华;然后,直扑林虎的大本营兴宁。
此时,溃败至兴宁的“救粤军”不足万人且士气大挫难再经战;林虎见自己所部已成一支孤军,必难固守兴宁,遂又从兴宁撤离退入赣南去了。
而此时,与杨希闵对峙于增城的叶举,见林虎与洪兆麟均已惨败,自己的抗衡徒劳无益;于是,放弃抵抗,也离粤逃往香港去了;后来,叶举北上赴津,不久病死于天津。
而与刘震寰对峙于博罗的杨坤如,此时已放弃博罗退入惠州。只是,杨坤如不甘心失败,仍欲固守惠州。
然而,杨坤如的参谋长兼“救粤军”第六军第一旅旅长骆凤翔,却已被廖仲恺策反;杨坤如觉到了大势已去惠州必失,这才被迫离开惠州逃往九龙。
于是,骆凤翔开门献城出降,所部则被改编为中央直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22章 革命军一次东征 孙中山北京宾天,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