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国民党迎汪复职 北伐军光复赣鄂(1/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史要】“北伐军”鄂西受阻;国民党迎汪复职;“北伐军”收复武昌、南昌……
却,“北伐军”攻打武昌之时,吴佩孚急《电》驻扎在鄂西的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卢金山,抽调兵力以解武昌之危。
多年来,卢金山目睹军阀混战使百姓涂炭心中很是不忍,他本想也响应“北伐”,故在鄂西按兵不动;而今,吴佩孚要他“调兵驰援武昌去与‘北伐军’对阵”,这令他左右为难、举棋难定了。
此时的卢金山已不想再卷入战争,遂干脆《通电》辞职;然后,带了两名副官隐居到四川的万县、置身局外了。
卢金山辞职后,吴佩孚就让其副手于学忠接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之职,并兼任“荆、襄”边防总司令及“讨贼联军”第九军军长;而从湖南败退后驻在鄂西沙市的王都庆,也被划归于学忠指挥。吴佩孚以此笼络于学忠,以使他能听命于自己。
然因,攻取了常德等地的“北伐左翼军”,此时已呈现了“欲进取鄂西”的态势;故而,于学忠接任后,却也拒绝了“从鄂西调兵”,这使吴佩孚深感无奈。
果然,“北伐左翼军”攻取常德、澧县后;为策应“北伐军”主力攻打武昌,准备进军鄂西了。
于是,吕超在澧县召集贺龙、贺耀祖、杨其昌仨人会议,决定“出师鄂西”。议定“先取公安,再攻沙市、宜昌”。
九月十日,“北伐左翼军”在澧县誓师;然后,向鄂西进军。
不日,贺龙与杨其昌并肩奋战,将驻守公安的“讨贼联军”第九军第七师师长阎德胜部击溃,一举攻取了公安。
但谁知,就在“北伐左翼军”攻占公安后欲乘胜进取时,“北伐”总司令部忽然《命令》**第二师师长贺耀祖开赴江西前线;如此一来,鄂西战场上就只有贺龙与杨其昌两个师了,顿时显得势单力薄。
而此时,于学忠仅丢了公安一地;其部将阎德胜虽败,但其他几个师却毫发无损。
而退守在鄂西沙市的王都庆,手上仍有一个师的兵力;驻在万县的“川军”第十六师师长杨森,随时有入鄂西驰援于学忠的可能。
如此一来,双方兵力相差就悬殊了,局势对“北伐左翼军”显得十分不利。
果然,于学忠见“北伐左翼军”兵力减弱,即率部进行反扑欲夺回公安。
于学忠《命令》其部将“讨贼联军”第九军第八师师长陈建斌、“讨贼联军”第九军第十八师师长毛永息与王都庆联手,对驻守公安的“北伐左翼军”发起反攻。
面对优于自己的敌军,贺龙与杨其昌却毫无惧色,率部奋勇迎战。
于是,两军在公安的斗湖堤一带激战三昼夜,双方损失都甚惨重皆有数千人伤亡,贺龙的部将第九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贺敦武阵亡;吕超见鄂西前线吃紧,赶紧致电催促尚在行途中的第十师师长王天培从速进军驰援。
于是,王天培星夜兼程赶到鄂西,这才助贺龙与杨其昌守住了公安;从而,两军在鄂西对峙难分难解。
且,“北伐军”攻武昌不克而忽然掉头向江西进军,这出乎了孙传芳的意外。
其实,还在“北伐军”夺取湖南向鄂南进军时,蒋百里就向孙传芳提出过“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趁“北伐军”入鄂南与吴佩孚鏖战之时,派遣劲旅西进夺取长沙,以切断“北伐军”后路;中策是,待“北伐军”打到武昌、吴佩孚军力耗尽后再溯江而上驰援,在阻截“北伐军”同时又可趁机夺取湖北;下策是,在长江下流布防以逸待劳等待“北伐军”来攻,以守住自己的地盘。
因为,孙传芳只想作壁上观,而不愿卷入蒋介石与吴佩孚的争端之中;所以,他既没有派兵西进袭取长沙,也没有溯江而上急于去驰援吴佩孚;而是仍坐视不顾,任由“北伐军”与吴佩孚在鄂南鏖战。直“北伐军”在鄂南连战连捷,不但夺取了汀泗桥与贺胜桥并攻打武昌了,孙传芳这才感到情况不妙。
因为,孙传芳怎么也想不到吴佩孚竟会如此不经打,仅几天时间就连丢了汀泗桥与贺胜桥,甚至于连武昌也危在旦夕了。
“北伐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且进军如此神速,确是孙传芳不曾料想的。更何况,“北伐军”忽而转向进军江西了,更令孙传芳始料不及;看来,蒋介石已经食言,自己是被他算计了,而今不得不举兵应对。
于是,孙传芳这才一面抽调兵力、组织“援赣军”入赣,以阻截“北伐军”侵夺江西;一面则《命》福建督办周荫人“向粤东进军”,欲以威胁“国民政府”的大本营,从而迫使“北伐军”回顾广东,以减弱其对江西的攻势。
然而,孙传芳的这一招已是马后炮了,蒋介石并没有因周荫人侵扰粤东而停止对江西的进攻。
此时,蒋介石进军江西的决心已定;因此,他一面《指令》驻守在粤东潮州、梅州的何应钦“阻截周荫人的侵扰”,一面《命令》朱培德亲率第三军“从醴陵进入赣西”;而李济琛的第二军则由鲁涤平率领“从韶关进入赣南”,又《令》程潜亲率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40章 国民党迎汪复职 北伐军光复赣鄂,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