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汪精卫武汉政变 蒋介石兵败徐州(2/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故作未闻、任其放肆,唐生智也没哼一声。
其实,何键与李品仙所为,正是汪精卫所希望的;汪精卫见何键等人先他动手了,自己也加快了“**、清党”的步伐,且不再顾忌“国民党左派”会如何反应。
六月二十七日,汪精卫又以“武汉国民政府”名义,逼迫**人、时任“‘武汉国民政府’农政部长”谭平山与“‘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长”苏兆征辞职。
自此,汪精卫也开始对中*共*下手,武汉城内的“**”气焰更是甚嚣尘上了。
而此时,中*共*党内的矛盾却也日渐激烈。
由于中*共*中央在前期工作中有许多失误,中*共*党内同志都将矛头指向了时任“总书记”的陈独秀及其助手、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主任”兼“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主编”、被视为中*共*的二号人物彭述之,俩人皆被斥之为右倾机会主义。
而此时,陈独秀的心中却是满腹牢骚,埋怨:“‘共产国际’一面要我们执行自己的政策,一面又不许我们退出国民党,实在让人无法工作。”
为此,陈独秀还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辞职”。
但陈独秀哪里知道,此时鲍罗廷手上已有了“共产国际”要“改组中*共*中央,并将陈独秀撤职”的《指示》。
恰在此时,陈独秀的长子、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并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四日在上海遇害,这对于陈独秀无异于又是个沉重的打击;深陷于失子之痛的陈独秀也就更是消沉了,无意于再主持中央工作。
鉴于此,鲍罗廷不得不将“共产国际”的《指示》公开,并据此改组中*共*中央、撤换陈独秀了。
然而,鲍罗廷考虑到陈独秀毕竟是连任五届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党内和社会上都颇有影响,不宜直截了当地宣布将其“撤职”。
因此,在七月十二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上,鲍罗廷只宣布了“陈独秀与彭述之停职”。然后,对中*共*中央进行改组,成立了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等五人为常委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
至此,陈独秀结束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立后,武汉的局势已显得十分严峻。于是,七月十三日,刚改组成立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就发表了《对政局宣言》。
《宣言》揭露汪精卫等人“已在公开的准备政变,以反对中国人民极大多数的利益及孙中山先生之根本主义与政策”;且明确宣布:“中国**要永久为工农兵学资产阶级广大的民众利益而奋斗,继续绝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继续反对军阀的斗争,继续增进工人利益的斗争,继续解放农民的斗争,永久站在国民革命的最前线。”同时声明:“中国**决定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员。”
但是,**决无理由可以退出国民党,或者甚至于抛弃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这表明了,中国**决意与一切革命分子合作,只要他们能够诚实的坚决的根据“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而奋斗。
中*共*的《对政局宣言》发表后,“武汉国民政府”中的“国民党左派”被感撼了。
同日,时任“国民党中执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也严辞谴责了汪精卫等人“曲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向蒋介石妥协、图谋与**分离并残杀农工”的倒行逆施行径。
然后,发表《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们》,辞职去往苏联。
第二天,宋庆龄也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严肃地指出:“本党若干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因此,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
表明了她继续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严正立场,及对汪精卫等人所作所为的忿懑。
然而,中*共*中央与邓演达、宋庆龄等人的谴责,并没能使汪精卫等人缩手回头,反而更加快了“**”的步伐。
就在宋庆龄发表《声明》的当天晚上,已被汪精卫把持了的“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决定“接受汪精卫的公开‘**’主张”。
第二天,即七月十五日,又召开了由汪精卫、孙科、谭延闿、顾孟余、陈公博等十七人参加的“国民党中执委第二届常委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
会上,汪精卫将早已准备的《统一本党政策决议案》提交审议。
该《决议案》中有三条明确规定:“一、凡列名国民党员,在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中任职者,应自即日起脱离**,否则一律停止职务。二、**员不得以国民党名义做**的工作。三、国民党党员未经中央许可,不得加入他党,违反者以叛党论。”
汪精卫急欲通过此《决议案》,目的无非是为实施“**、清党”提供所谓的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51章 汪精卫武汉政变 蒋介石兵败徐州,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