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共产党广州起义 叶希夷含冤脱党(4/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定要报复,以解心头之恨”。

李福林完全听《命》于张发奎,也就没有二话跟着他“**”了。而一直对中*共*表示“宽容”的黄琪翔见事已至此,不敢再对中*共*作任何袒护了,只得也与张发奎站到了一起。

因此,仨人立即调兵遣将,对起义军实施反扑。

于是,张发奎急《命》与陈济棠对峙于东江的陈章甫率其“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回师广州,以对起义军实施镇压。

黄琪翔也《命》驻于西江的薛岳率其所部“第四军新编第二师”速率部回师,以协助平叛。

李福林则《命令》其驻于佛山的“第五军**第一团团长”梁林立即率部渡江,向珠江北岸的起义军发起反攻;同时,又急《命》驻于韶关的“第五军第十五师师长”李群、驻于江门的“第五军第十六师师长”陈炳章各抽调一个团的兵力协攻广州。

于是,李群派其部将周定宽率“第四十四团”从韶关沿粤汉铁路南下,陈炳章则也派其部将陆满率“第四十六团”从江门北上,参与镇压起义。

与此同时,各国“驻粤领事”也都以“保护侨民”的名义趁机出兵沙面,美舰“沙克明”号、日舰“宇治”号、英舰“摩轩”号和“莫丽翁”号则帮助张发奎、李福林运兵渡江参与镇压起义。

第二天,梁林的“**第一团”和陆满的“第四十六团”已在“英、美、日”军舰护送下渡过珠江,向起义军发起猛攻。

周定宽的“第四十四团”沿粤汉铁路南下,已攻打大北门了;薛岳的“新编第二师”也沿西江而下,迅速进抵到了广州城下;而陈章甫的“第二十五师”也在快速地向广州迫近。

如此,广州城几被四面围困了,起义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张发奎组织发扑的力量数倍于起义军,双方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何况,起义军中的“工人赤卫队”毕竟不是正规军,如何抵得住久经疆场之敌?

所以,张发奎反扑后,局势就毫无悬念地一面倒了。

鉴于敌强我弱、兵力如此太过悬殊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叶挺觉得不该与敌硬拼,应在敌人尚未形成合围之前赶紧撤退,以保存力量;否则,必会遭至全军覆灭的危险。

因此,他建议“将起义军撤往‘海、陆丰’,去与彭湃领导的当地‘苏维埃政府’会合”。

叶挺的意见得到了同样谙熟军事的叶剑英、聂荣臻等人支持,连“工人赤卫队”的黄亚恒等人也表赞同。

然而,纽曼却认为“起义已经成功,只能前进,不可退却”;并严厉指责叶挺是“逃跑主义,想去当‘土匪’”。他竭呼:“进攻,进攻,再进攻!”全不顾眼前已面临的严峻形势。

而血气方刚、满怀着一腔革命热忱的张太雷,毕竟是“书生气”太浓而不谙军事;他只听纽曼,也不愿放弃已有的成果。

而纽曼毕竟是“共产国际代表”,似同“钦差”一言九鼎,谁人可不听?作为“起义总指挥”张太雷却一味地附和,叶挺也就只好缄口了。

然而,形势的发展却没如纽曼与张太雷的主观意愿,而是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于岌岌可危了。

十二月十二日,张太雷前往大北门欲亲临火线指挥,谁知途中遇敌而不幸牺牲了,时年仅二十九岁。

张太雷牺牲后,起义军的军心更是被大撼了。

至十三日,大北门已被周定宽突破;接着,观音山又被薛岳攻占;战火向广州市区延烧,开始展开激烈的巷战;很快的,已被起义军占领的阵地一个接一个的失去,情势更是危在旦夕。

至此,纽曼这才放弃了自己“只能前进,不可退却”的主张,同意叶挺“撤退”了。然而,由于耽误了整整一天时间,再欲“安然‘撤退’”已是不易。

果然,当叶挺正式下达“撤退”《命令》时,起义军已被敌人分割,有的甚至于被敌军包围,相互间失去了联系。

因此,多路起义军根本没能接到“撤退”《命令》,仍与敌人在殊死搏斗;有的虽是接到了《命令》,但却已无法撤离。

结果,只有“指挥部”的叶挺、纽曼、叶剑英、徐光英、周雍、恽代英、聂荣臻等人抢先一步、好不容易地撤离,才幸免于难外,大多数起义军都没能撤退。

只是,叶镛所率的“教导团”毕竟是支正规部队、有作战经验,也终于突出了重围。

“教导团”撤至花县后,则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由叶镛《任》“师长”、袁裕《任》“党代表”;然后,继续“东撤”,与董朗的“红二师”会合后,也坚持在了“海、陆丰”一带、继续战斗。

而来不及撤离的起义军或战死、或被俘杀,几无生还,南粤大地上遂又多了无数英烈。

张发奎夺回广州后,即在全城展开了大搜捕与血腥屠杀。

至十九日短短数天,被公开屠杀的就有五千七百多人,连“苏联驻穗领事馆”也遭殃,哈西斯等五名“领事馆工作人员”惨遭杀害,而其中许多却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60章 共产党广州起义 叶希夷含冤脱党,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