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懿贵妃申酉政变 两太后垂帘听政(2/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且又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是何居心?此关系甚重,非臣下所能妄议!”

上《谕》拟就后,即呈交两宫太后过目。

叶赫那拉氏见了,着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看来,肃顺等人不但知晓了董元醇的《奏》本,还开始反击了,这可如何是好?更可怕的是,肃顺的这篇《驳》是用皇上的口气出,并欲用上《谕》的形式颁发;如此,以后谁还敢再提此事?垂帘听政之途岂非就此绝了?所以,即使与其交恶,此《谕》也断不能颁。叶赫那拉氏想到此,决定也将这份所谓的上《谕》压下,留中不发。

肃顺闻知呈阅的上《谕》也被留中了,于是恼羞成怒;邀集八位顾名大臣,不顾君臣礼节,气冲冲地闯入后宫责问“缘何留中不发?”并强行催要逼迫颁发。

至此,皇太后钮钴禄氏方知有董元醇《奏》本之事,遂居间调和,方使八人息了怒气离宫而去。

钮钴禄氏望着八人离出,才转身慎言:“妹妹何不早与吾语,竟出如此事端?”

叶赫那拉氏故意道:“恐惊扰了姐姐,妹于心不忍。”接着,将董元醇《奏》本的内容如实告知。

钮钴禄氏闻后,淡然一笑,道:“皆为社稷耳,何争执如此?”然后,不以为然地回宫去了。

这一晚,叶赫那拉氏却难以入寝了,翻来覆去的想了整整一宵。心想,今日肃顺一伙的来势如此咄咄逼人,看来那份所谓的上《谕》是难以再压下了;若是继续留中不发,他们岂肯罢休?自己又能拿什么法子抵制?但若是依从了他们,往后更会得寸进尺,朝中大事真的由他们一手遮天了,如何得了?如此,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叶赫那拉氏两难了。最后决定,事情已然到了如此地步,看来留中不发已是不能;那就干脆把董元醇的《奏章》付诸朝议,想必朝中这么多大臣总不会是铁板一块?既然有董元醇敢于启《奏》,那也定会有人敢于附和;如此,或许倒能压一压肃顺一伙的嚣张气焰,至少能把他们欲独揽朝政的企图戳穿了。

第二天,肃顺等人又来催要上《谕》时,叶赫那拉氏却提出须将董元醇的《奏章》付诸朝议后方能颁布上《谕》。

坐在上位的皇太后钮钴禄氏却缄默无语。其实,钮钴禄氏心底何尝不想垂帘听政,只是不宜明罢了。

八位顾命大臣想不到叶赫那拉氏会来如此一手,打了他们一个冷不防,一时竟有点反应不过来傻眼了。

肃顺意识到此事非同可,断不能答应,于是厉声道:“先皇之妾室,呈奏阅章,已属宽抚,安敢擅扣上谕耶?将御使之奏朝议,欲行后宫干政乎?吾等承先皇托孤顾命,凡与祖制有违之事,断难应允。还望太后自重,不可妄为。”

肃顺的粗声斥责,把个年仅六岁的皇帝吓得尿湿了裤裆,“哇、哇”地喊着直往叶赫那拉氏怀里钻。

皇太后钮钴禄氏见状,赶紧圆场道:“各位王爷休怒,皆为朝纲社稷,容慢慢商议,何必如此?”

然而,八大臣言毕,愤然而去了;皇太后钮钴禄氏甚觉没趣,却也无奈。

接着,顾命八臣干脆罢朝了,欲以此逼迫两宫太后屈服。一连几天,不行朝议;所有朝政搁置不办,军机处内许多报呈的《奏》本也积压不批了;百官不知朝中出了什么大事,议论纷纷揣测猜疑。

而后宫中,从此所有《奏章》都不再呈阅;两宫太后被与外界真正隔绝了,成了聋子与瞎子一般。不几天,由于罢朝,后宫的生活起居所需也成了问题,总管太监安德海频频向两宫太后告急。两宫太后这才也感到事情已闹得不可收拾了,得设法收场。

皇太后钮钴禄氏对叶赫那拉氏道:“妹妹,听政之事,切莫认真;既已顾命,顺其自然,何自寻烦苦耶?你我姐妹,安享富贵也罢。”

叶赫那拉氏却道:“姐姐之言差也。彼以顾命之名,专横跋扈,目空一切;若任其放肆,何人能制?你我姐妹,安有富贵可言?”

钮钴禄氏对此话倒是也有同感,顾命八臣今日竟敢闯宫放肆大闹,确也使她觉得已失了君臣之礼,使贵为皇太后的她大失了颜面。然而,现在是先皇已逝幼主尚,一切均有赖于他人;且先皇顾命于八人,舍其能谁呢?于是,又劝道:“妹妹所言虽是。然今日,彼势盛,吾能抗乎?断不可度近利,而失万年之策。依吾所见,不若依其言、惑其心;早日返京,再论是非不迟。”

叶赫那拉氏听了钮钴禄氏的这番开导后,忽然省悟;意识到了,在这承德避暑山庄中,自己确非肃顺等人的对手;若再一意孤行,将他们惹恼了,定会引来更大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想到此,叶赫那拉氏简直出了一身冷汗,自责怎么会干如此的傻事?有道是忍字头上一把刀,此时还得忍耐;赶紧收场,或许还可避险。

于是,第二天,叶赫那拉氏即把留中的上《谕》颁发了;并把怡亲王等人召来,当面赔了许多“不是”。

怡亲王等人见叶赫那拉氏终于屈从了,心中十分舒畅。同时,为了表示宽宏,消除已有的裂隙,怡亲王等人接着又拟了一道上《谕》,为两宫皇太后添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22章 懿贵妃申酉政变 两太后垂帘听政,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