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一次府院之争 段祺瑞西原借款(1/4)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史要】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段祺瑞西原借款……
却,袁世凯死后,护国战争也就终止了。黎元洪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冯国璋则被推举为副总统,段祺瑞继续当他的国务总理。因为,此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华民国的执政者多为北洋军阀中人;故而,此后的北京政府又被称为北洋政府。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立即发布《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六君子、七人等竭力为袁世凯称帝推波助澜的所谓十三寇皆在其例,杨度则被列为第一名。
然而,杨度在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后早已心灰意冷,随即就踲入了空门;因此,当《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发布时,杨度已超脱世外,也就免了惩处逃过一劫。其他诸寇或遁、或缉、或赦,各有归宿,恕不赘述。
而远在海外的黄兴,为参加护国讨袁,已于五月间匆匆地专程从美国旧金山赶回国内。然而,黄兴赶回上海后未能如愿以偿地参与讨袁,却因长期奔波积劳成疾身患重症而住进了医院。不过,黄兴的回国,倒使他与孙中山的关系有所改善;原已分手了的俩人,为护国讨袁的共同目标又走到了一起。遗憾的是,一九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黄兴终因病情加剧在上海不治身亡,终年四十二岁。
黄兴亡故,孙中山悲痛欲绝;从此,孙中山永远失去了这位无私无畏心地坦荡、多年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战友。
正当革命党人为黄兴的不幸逝世哀悼时,忽又一个噩耗传来;十一月八日,蔡锷也因病去世了,年仅三十四岁。
蔡锷过世,举国哀悼;国人念其功勋,誉之为“辛亥前驱,护****神”;同时,国人为蔡锷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后来,云南乡民还在昆明宝善街东段修建了蔡公祠以示纪念。自此后,中国遂有了为杰出人物举行国葬的仪式;一年后,黄兴与陈其美也相继举行了国葬,而蔡锷乃是民国以来第一位国葬者;此是题外话,顺提而已。
且,袁世凯死后,立即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于是,流落各地的国会议员都络绎回到了北京。
一九一六年八月一日,国会重新召开;如此,从表面上看,共和政体恢复,《临时约法》重新施行,一切似乎都在趋向正常。因此,国人皆以为,政客们此后该罢干戈与争端而为华夏昌盛同心协力了,黎民百姓该可以过上一段安泰的日子了。然而,国人的这一愿望很快落空。
因为,此时的国会中有梁启超的研究系、段祺瑞的中和俱乐部及由原国民党藉议员为主组成的宪政商榷会等多个政治派系;很快的,这些派别间的矛盾就突显出来了。
研究系派源于进步党,进步党是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由黎元洪、梁启超、张謇三人将各自旗下的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等三党合并而成,成为当时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党。袁世凯解散国会后,进步党分化成了三派;一派是以梁启超为首的宪法研究同志会,另一派是以汤化龙为首的宪法研究会,再有一派是以孙洪伊为首的韬园派。韬园派则是因其成员常在北京豪居路上的韬园中聚会而得名,且其观点与国民党相近。
国会恢复后,梁启超与汤化龙两派从新合并,套用汤化龙的宪法研究会之名,简称研究会或研究系。研究系主张“加强国务院权力”以体现责任内阁精神,而反对制订《省宪》及省长民选,认为“省长应由总统委任”。研究会的主张、特别是“加强国务院权力”之,让身为国务总理段祺瑞听了甚是高兴;因此,段祺瑞的中和俱乐部与梁启超的研究系因观点相合,渐渐地走到一起了。
宪政商榷会却正是为了与梁启超的研究系、段祺瑞的中和俱乐部抗衡而成立的,其成员主要是原国民党藉议员。原来,国民党被袁世凯取缔后,分化成了激进派与稳健派。以孙中山为首的激进派流亡海外后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准备再举革命;而一些主张政党政治、欲通过国会掌握政权的原国民党中的所谓稳健派,没有跟随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而是留了下来坚持走宪政之路。
国会恢复后,这些稳健派对于宪政又充满了希望;然而,由于他们主张的应“制订《省宪大纲》”以实施省选及强调省长必须民选等观点,与研究系的意见相左而时有矛盾;为利于抗衡,稳健派遂与尚留在国会中的激进派及进步党中分化出来的韬园派合并组成了宪政商榷会,又称商榷系。
于是,国会就分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
但不久,商榷系中的张耀曾出任司法总长,谷钟秀出任农商总长,进入了段祺瑞的内阁,俩人因此脱离商榷系。此后,商榷系就又分成了激进的民友社与温和的益友社,而张耀曾、谷钟秀俩人则与时任陕西省长李根源另组了一个名为政学系的政治派系。因政学系成员大多是些有相当知名度的民国元老或现任的政府要员,也就很快成为了国会中颇有影响力的一大政治派别。
就这样,国会中派系林立了;时分时合、矛盾不断、争执不休,有时甚至于大打出手而使国会如同成了角斗场,有失国体却又令人忍俊不禁。
国会中派系对立争执不休之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86章 第一次府院之争 段祺瑞西原借款,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