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倡救国五四运动 御外侮抵制日货(5/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而江苏省教育会致《函》教育部,则更是直言:“陈独秀被捕,众情疑骇,谓将兴字之狱;查言论自由载在《约法》,学潮甫息,似不宜再激波澜;请从速省释,以免各方误会。”
胡适则以与京师警察厅长吴炳湘是安徽同乡的关系,也致《函》恳请“为陈独秀保释”。
同时,民国大学、中国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新华商业专门学校等二十九所高等院校的校长也都致《函》教育部,愿为陈独秀保释。
接着,一些社会名流与政界人士也纷纷发声了。
章士钊致《电》谴责:“忽兴网,重激众怒。”
孙中山则当着正在上海的内务总长许世英的面,痛斥:“你们干得好事!”
而广东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也《通电》要求“释放陈独秀”。
如此多的呼声为陈独秀开脱与保释,令北洋政府不知所措了,真是关也不是、放也不是。为免触犯众怒,段祺瑞权衡利弊后只得放人了。
于是,将关押了三个月的陈独秀释放。
陈独秀获释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并因入狱而更受世人瞩目与称颂了。
可是,陈独秀虽然获得了自由,但仍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密监视,其所主编的《每周评论》也被查禁了。陈独秀觉到不能再在北京待下去,遂带了尚未查禁的《新青年》回到上海,继续其未竟的事业。
而李大剑则仍在北京,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自此,李大剑留于北京,陈独秀居在上海,遥相呼应共同为华夏的新生而奋斗,遂有了“南陈、北李”之称。
“五·四运动”后,《每周评论》虽被查禁了,但由进步社团创办的报、刊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一时间,全国的报、刊骤增四百余种。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由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而在《民众的大联合》一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
此时,刚从日本明治法律学校毕业回国、又就读于天津南开大校的江苏淮安人周恩来则与校友马骏,及直隶女子师范学校的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人,将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二十名男女青年,组织成立了一个进步学生团体“觉悟社”。
“觉悟社”成员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编印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与《觉悟》杂志。
周恩来则在其主编的《觉悟》上发表了《觉悟的宣言》,中提出:“要铲除一切不合现代进化的军阀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号召民众联合起来,旗帜鲜明地与旧制度决裂,向旧社会宣战。
此时,“抵制日货运动”也愈演愈烈,凡经营日货及为日方服务均在被抵制之列。一时间,国人皆以使用日货为耻,谁也不愿再用日货了;甚至于将大量的日货集中烧毁,以发泄心中的愤怒;致使许多商家不敢再进日货,连海外的许多华侨也与日本断了关系。
在“五·四运动”**时的七月,因“抵制日货运”而使日本对华出口额几乎为零。在抵制日货的同时,国人则以售卖国货为荣;某商家还在店前贴出一副对联“同胞热心提倡国货,诸君协力挽回利权”以显示其爱国之心,可见一斑。
中国人的“抵制日货运动”令日本政府大为震惊,一面给北洋政府施压要其设法平息,一面则**裸地用野蛮手段压制中国人的抗日情绪。
十一月十二日,日本驻福州领事半岛舍松则组建了一支数十人的所谓敢死队,由领事馆警察署长江口善海率领在福州城内无端滋事呈凶,砸抢了沿街多家中国商店与餐馆,并袭击殴打过往的中国平民,连前来劝阻的中国巡警也遭毒打,致使中国学生黄玉苍、郑学谦、刘钟植及中国巡警史孝亮等十余人被殴重伤,酿成了史称“台江事件”的“福州惨案”。
“福州惨案”发生后,民众对于日本人的暴行更是义愤填膺了,群起而将江口善海等凶犯当场抓获扭送至官府。
但是,日本驻福州领事馆却反诬“‘台江事件是中国人抢夺日本商人的货物而引起的冲突”,并以此为借口调来军舰欲以武力相威胁。这一下,福建当局骇怕了,不敢得罪日本人;于是,赶紧将江口善海等人送还给了日本驻福州领事馆。
福建当局的懦弱媚外之举,激怒了福州民众。
消息传开,中国各地的民众也都群情激愤了。上海、北京等地的社会各界群众数十万人举行集会游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
天津学生联合会为了声援福建,也发动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并焚烧日货。
天津当局则派军警驱散游行队伍,并查封了天津学生联合会。但是,学生并没有被当局的倒行逆施吓倒,反而更激起了共愤。
翌年一月二十九日,天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92章 倡救国五四运动 御外侮抵制日货,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