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华联合发展银行(1/2)

作品:《财迷抗日记

东洋银行的被盗还引起了一场金融危机。有不少人存了钱这东洋银行和朝鲜银行虽然主要是日本的客商但也有一些就近的华人客户以及一些在日本纱厂工作的中国工人。纱厂工人是在工厂的动员下去存钱的共济会对这些东洋纱厂工人组织了一下让他们去东洋银行提款。开始时东洋银行还从在南京的分行搞了点钱来应付反正工人的钱额都不大。东洋银行希望装出他们有能力应付提款来让人们放心进而不再有人挤兑。

但后来一些大的客户见到老是有这么多人挤兑也加入了取钱行列最后连一些日本人也坐不住了拉开面子去提款。这下真的让这二家银行高挂“免战牌”准备破产了。纱厂工人因为行动得早极大多数都拿到了血汗钱他们更加感谢共济会的提醒了。

东洋银行被共济会给搞倒闭了不过这事没有就此结束。东洋人气得要死也想报复上海的金融界他们利用特务鼓动一些人在外面放风说是华资银行的资金也不行不可信。看到东洋银行的事很多上海人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去各家银行挤兑。

银行收到的储蓄一般都贷款出去了。就是正常运行的银行遇到挤兑都会产生资金短缺。一些大银行还可以他们本身信誉好去提钱的人也少一点再从别的城市调动一下储户看到随时可以提到钱反而不再提了。

但一些小银行就不行了。越是想压缩营业时间、让少点人提款越是有更多客户要来排队。

上海中兴银行等几家小的银行先项不住了这几个银行的股东们多数是共济会会员。上海中兴银行经理宋文华等较好的企业家意思是尽量把钱给储户实在不行了才宣布破产。但有的股东想乘银行还有点钱就股东们先把本金分一下也可以收回一点成本。宋文华等人与几家大银行联系一下希望能挤一点现金给他们小银行。但大银行现在也不轻松没有什么银行可以借钱了。

宋文华他们来到科辉希望共济会能够帮他们这些会员一点忙。大凤与财迷通电报商量的结果就是让上海中兴银行等几个小银行合并成一个银行其中有股东要退出的股份全部由科辉买下。至于挤兑也由科辉来应付。现在科辉手里几千万的现金是足够应付的。

于是“大华联合展银行”成立了科辉成了大股东之一。大家听说科辉的才弥先生成了这个银行的老板银行规模又变大了;银行又加班加点让顾客提款没到期的存款也让提!这下子挤兑的人反而没了倒有人来存款了。华人银行的挤兑风波也因此结束。上海商业界的人都说这共济会有实力又为实业界做了一件大好事。

财迷在“抗日义勇军”司令部干了几天后人员慢慢多了点。期间空军司令冯庸来看了他。因为东北空军的撤离准备做得最好所以损失最小这儿有财迷“预测”和提醒的功劳。

另外冯庸大学的学生教师虽然在北京有个落脚点但开展教学的条件还不行。有些学生不想学习了而是想要参加抗日义勇军。财迷与冯庸一起去学生处讲话劝阻一下。

财迷对学生讲话的意思是用技术来开武器和研究情报作用往往比当战士强。而且打仗离不开经济基础所以也要人来搞生产建设。并邀请大家到上海科辉学校去继续教育和学习。

冯庸也觉得到上海去是个办法他自己要在北平、天津和保定(是这个时空河北的省会)几个机场忙对学校的事照顾不到所以把学生、学校并到财迷这么个“著名科学家”领导的科辉学校他也就放心了。

…………………………

“抗日义勇军”司令部的架子搭起来后人手多了。派了几个可靠的小组带了一大叠的“委任状”和电台、密码进东北去联系冯占海等几个大的抵抗武装。共济会在辽宁和吉林的力量也帮这些联络小组的忙联系反抗力量。还把掌握密营的人尽可能找到北平成立一个专门的科室。

各种事情都有专人负责后财迷要干的事就不多了有些东北军的人坚决要回去抗日的只要自己凑够五十人以上就给他们一个抗日义勇军的编号知道他们决定回去的地点再规定他们算是谁的部下给他们一定的武器弹药、一点钱就可以了。如果凑的人多的就带上一个收报机和相应的电报人员。

另外是接待一些热血青年这本来是张学亮在开头一些天常要做的事。东北的一些学生比较听张副总司令的话觉得没什么训练回去打仗不如干自己拿手的事对抗日更有利于是就继续读书。只有个别坚决要当兵的也自己找了要回去东北的义勇军入伙。

不过现在有不少热血青年学生来到北平要求北上抗日。其中有一批上海来的热血青年“支援东北抗日团”人数较多有二千八百人。团长张少杰是一个军人、少将高参副团长是缪向辰上校。张少杰在上海出前的誓师大会上说:“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所以他们一定要少帅武器安排他们北上抗日!

这样的事张遇到了不少这次也是劝他们回去。学生还是要学习学好知识一样抗日报国。

可这些人没这么容易就给说回去太难劝。于是这事就轮到了财迷的头上让财迷去处理。财迷就以上海老乡的身份说先让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合格的一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财迷抗日记 最新章节第九十二章 大华联合发展银行,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8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