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不战而别亦无憾(2/3)
作品:《将夜》过大大小小无数场战斗,但唯独是这一场最令他铭心刻骨,最为看重胜负。>
“我若不为帝,便是书院一学生,现在想来,那样的人生或者更有意思,不过我终究是把夫子当老师的。”>
皇帝疲惫地笑了笑,看着她说道:“如今老师去天上做事,我们还要在人间做事,我随老师去后,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皇后娘娘说道:“陛下放心,我知道怎么做。”>
皇帝说道:“我让小六子拜大先生为师,是要他学仁爱之道,那两个孩子如果不乱来,便……留他们一条生路。”>
皇后娘娘不再流泪,非常平静地说道:“我会把这些事情做好。”>
“那我就放心了。”>
皇帝说道,然后缓缓闭上眼睛。>
黄杨大师走进房间内。>
皇后看着仿佛熟睡的皇帝,看了很长时间,然后把手腕上那串念珠取下,套到他的手腕上,又低身在他额头轻轻吻了一口。>
黄杨大师双手合什。>
片刻后,房间里响起颂经声。>
往生经。>
……>
……>
长安城里也在下雨。>
雨势很大,还夹杂着雷声,偶尔有闪电亮起,把寂清空旷的宫殿,照耀的有如白昼,哪怕有罩,烛火依然摇动不安。>
如果没有灯罩,大概那些烛火早就已经熄灭了吧?>
李渔坐在案后,看着柱旁如珊瑚般美丽的烛台,想的有些走神。>
她的黑发微湿,身上的宫裙也有些湿漉,应该先前是冒雨去了某处。>
她的脸色有些苍白,但不是因为害怕雷电暴雨,因为她认为自已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哪怕居于昏暗殿室,亦不亏心。>
看着殿外的夜雨,两行眼泪从她的眼角淌下,滑过苍白的脸颊,落在案上的奏折上,把其中一行墨字洇湿。>
李渔醒过神来,命太监取来蘸水粗纸,仔细地将奏折上的湿痕抹掉,然后擦掉脸上的泪水,平静而专注地继续审看奏折。>
这封奏折是帝国各郡的水灾情况汇总,非常重要。>
她拿起毛笔,开始批示奏折。>
守堤,蓄水,赈灾,防疫,军力调动,盯住东荒上那些游骑。>
大唐很大,事务繁多,她已经适应习惯,处理的井井有条,随着审批奏折工作的继续,她的神情变得越来越平静,甚至显得十分坚毅。>
……>
……>
深夜时分,结束了一天繁忙的政务,李渔披上大氅,没有带太监宫女,孤身一人,在羽林军和侍卫的重重保护下,离开了皇宫。>
她去的地方并不远,就在皇城对面的南门观。>
笼罩在大雨里的南门观,显得格外凄清安静。>
李渔走进道殿,道殿黑色桐木地板深处,软褥之畔点着一盏油灯,照亮了大唐国师李青山憔悴而瘦削的脸。>
她走到李青山身前,缓缓双膝跪下,声音微颤说道:“父皇,走了。”>
李青山缓缓闭上眼睛,然后再睁开,眼眸里只有悲伤,没有震惊。>
数百年来,贺兰城在连续数月内,连续动用了两次千里传书符阵。>
第一次是因为那辆黑色马车。>
第二次是要把皇帝陛下离开人间的消息传回长安城。>
此时整座长安城里,只有寥寥数人知道这个消息,李渔依靠南门观的帮助,暂时守住了这个秘密,此时看国师李青山的神情,便知道对方已经知道——既然她是靠南门观才能守住秘密,自然无法瞒过南门观观主。>
李青山看着跪在自已身前的她,虚弱说道:“你要做什么?”>
李渔说道:“我要看遗诏。”>
大唐皇位传承的遗诏,竟然不在皇宫里,而是在南门观中!>
李青山说道:“按照唐律,遗诏应在文武百官之前当众公布。”>
李渔低头,看着自已湿透了的裙摆,说道:“文武百官现在还不知道。”>
李青山说道:“他们终究是会知道的。”>
李渔说道:“我没想把父皇离世的消息隐瞒太长时间,稍后便会通知各处。”>
李青山说道:“那殿下为何会提前来到这里?”>
李渔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道:“因为……我不放心。”>
李青山也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李渔的头垂的更低,水珠从乌黑色的发端滴落。>
她的身体随着水珠一道下落,额头触到乌黑色的地板上。>
……>
……>
(按说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夜 最新章节第697章 不战而别亦无憾,网址:https://www.xbqg9.net/16/1602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