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郿坞(1/2)
作品:《目击未来》李儒听了,呆在当地不动,好一会儿才问,“不知先生要那些铜镜何用。”
“别问那么多,总之我告诉你,这些铜镜非常重要!你快点,不许落下一面!”
李儒家的铜镜的确不少,足足能有十几面,等李儒把这些铜镜搬到车上时,就听北面传来了鼓乐之声。李儒听了,面色惨白,说,“这下只怕是出不了城了!”
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杨易也心烦,听李儒这么说,他更心烦,骂道,“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子,赶紧的,趁南门守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现在出城还来得及!”
李儒听了,慌忙上车,驾车朝南门飞驰而去!
……直到出了城,李儒才长长地喘息了一口,说声“好悬!”
杨易没理他,只在心中琢磨,该让李儒把这满车的汉末文物,拉到什么地方藏起才好!
琢磨了好长时间,杨易想,“恐怕只能用老办法,找个山洞把这些东西放进去了!只是汉末不同于宋末,这些东西怕是要在山洞里放上两千多年,陶器铜镜什么的倒是问题不大,只怕这几捆竹简和那本价值连城的书就不好说了!但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办法,能不能把这些竹简和这本书传承下去,只能看命了。”他问李儒,“哎!你知道这长安附近,有什么山没有?”
“有啊!”李儒说,“近一点的有翠华山,万花山,远一点的有终南山,华山……不知先生问这些山是何意?”
“没什么,就是想去一趟!”杨易琢磨,“终南山、华山总听说,应该是很大的山,这么大的山里,山洞一定是不少!”
“不知先生想去哪座山游玩儿?”
杨易想了想,说,“终南山吧!我想回去看看我的师傅。”
“尊师?”
“是啊!我师傅隐居在终南山!”杨易信口胡诌。
“不是先生的师傅是……”
“你别问那么多了,我师傅是世外高人,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问你,从这里去终南山有多远?”
“取道西乡驿,不出三日可到!”
“好,现在咱们就终南山!”
“那……那咱们不去找曹刘了?”
“你知道他们现在在哪儿呢?”
“不知!请先生赐教”李儒说。
“呵呵!我还以为你能算得到呢!原来你也不知道呀!那我告诉你,征讨董卓的各路诸侯解散后,曹操去了扬州,刘备不是平原令么!那一定就是在平原了!等咱们从终南山回来,再去找他们!”
“是!先生。”李儒表现的非常乖觉,他似乎是知道,今后的命运就要系在杨易的身上了!
“嗯!那你就抓紧去吧!我就不跟着你了,咱们终南山见!”杨易说完后,正要启动意念回归,突然间想起了金镂玉衣,他问李儒,“你知道哪里有金镂玉衣?”
李儒想都没想就说,“郿坞一定有!”
“你怎么知道的?”
“董相国早在几年前就为身后事做好了安排,因此这金镂玉衣,他也一定早就准备好了!”李儒一副兔死狐悲的神情,“只是他恐怕想不到,他再也用不上金镂玉衣了!”
“郿坞!”杨易喃喃地说了一句,他想起《三国演义》中说的: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
杨易动心了,“这么多的宝贝,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早想到郿坞,还要李儒家的那些破烂干什么,早就让他轻装骑快马奔赴郿坞了,嗯!不知道这会儿再去郿坞来不来的及。不行,必须要试试,真不赶趟,就另想其他办法,总之郿坞的财宝,多少都要弄到手一部分的……”他突然大声对李儒说,“快,掉头向西!去郿坞。”
“啊!”李儒大吃一惊,“那岂不是去送死么?”
杨易冷冰冰地说,“你动动脑子想一想,现在长安乱成这样,人人都在忙着诛杀董卓,谁还能顾得上郿坞的事!我们就要趁着消息还没传到郿坞的时候,赶紧去把金镂玉衣和董卓搜刮的那些财宝找到,有了这些东西,将来不管你去投靠谁,不都有了见面礼了么……快!快!赶紧的,去晚了就真的来不及了……”他催促的李儒。
李儒拗不过杨易,无奈地驱车向北……
郿坞离长安二百五十里,李儒赶车走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到。杨易因为惦记着金镂玉衣,就一直跟在李儒身边。
二人到了郿坞,杨易觉得郿坞不像是一座城市,而像一座超大的城堡。郿坞的城墙就像是长安城的城墙那么高,护城河也如长安城那么宽,但占地面积却感觉比长安小得多。
李儒验证了杨易的感觉,他说郿坞差不多就是一个汉朝常见的私人坞堡。坞堡的组成人员比较复杂,除了当地依附董卓保护的自耕农外,其余人多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来的流民,还有董卓在战争中掳掠来的俘虏。在郿坞,董卓就是这里唯一的主人。其他人都是董卓的奴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击未来 最新章节110 郿坞,网址:https://www.xbqg9.net/16/1602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