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根源(2/2)
作品:《目击未来》记了丢失西施弋币的事情,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鉴定上去了……段云崖则不同。他早已经知道,杨易的东西不用鉴定,他在琢磨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大方的杨易再大方上一次!
汪逸之在绍兴的时候见过杨易的钱币,因此他这次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铜镜和越剑的鉴定了上。铜镜一共是九面。初步鉴定都是战国时代越国之物。他面色凝重地说,“绍兴古代铜镜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现有资料考察,绍兴西施山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铜镜,是目前浙江境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实物例证。在绍兴、会稽及周边一带,丰富的铜、铅、锡等矿藏资源,也为当时越国铜镜的兴起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保障。《越绝书》中即有‘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的记载。再加上越国素有以铸剑闻名于世的传统冶炼铸造技术,这就使越国成为当时全国的铸镜中心之一。你这九面铜镜,从纹饰及上面錾刻的铭文来看,即便在古越国,也不是寻常人家之物,而是专供当时的王室或是宫廷的供物,极为难得。”
段云崖见杨易嘴唇动了一下,知道他又想说那句经典的话:那您给估个价……他笑了笑说,“小杨,这几面铜镜据我初步估算,每面的价值大概在九十万美元上下。”他故意把“美元”二字说得十分含糊。
“哦!九十万呀。”杨易随口说了一句。
段云崖早已不是第一次见到杨易的这幅嘴脸,不论什么东西,杨易只要一听到“十万、百万”这几个字,似乎就失去了兴趣!好像只有千万、上亿,才稍微能让他动点心……所以段云崖这次玩了个文字游戏,他故意用美元代替人民币估价。万一杨易心情好了,又觉得这铜镜不过区区九十万,信手就赏给了他。所以他适时地接了一句,“是!九十万。”这次他干脆连美元二字都给省了。反正他刚才已经说了是美元了,没必要再重复一遍。
他见杨易似乎有要说话,在心中祈祷,“小杨呀小杨!你就说出那句我最想听的话吧!”哪知杨易还没开口,汪逸之就把话头转到了那几柄古剑上了,说,“剑带着匣,不是没有,但是极少见。从前的时候只在内蒙古出土过这样一柄带匣的战国剑。”他拿起一柄剑,也不出匣,仔细地端详着……剑匣是镂空的,样式古朴、端庄。
汪逸之的做法惹的段云崖心下直埋怨,“汪老呀!你这是着什么急嘛!这时间有的是,慢慢地耗着呗!你看,把杨易的话给堵回去了吧!”
“对了汪老,”杨易拔出一柄剑,指着剑身上的那两行铭文说,“这两行字写的是什么?我是一个都不认识!”
汪逸之仔细看了看,又同段云崖确定了一下后,说,“这是鸟篆,别说你不认识了,即便是我们这些常跟这些字打交道的人,也不能认全了,现在传世的鸟篆共有二百六十多个,除了这些之外,再有新发现的,我们也要靠猜测含义辨认……”
“什么是鸟篆?”
“在书法史上,一向都有‘鸟篆虫书’的说法,都是我国的象形文字之一。鸟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象鸟一样的字,”汪逸之指着刻在剑上的字,“就是像这样,字的不同笔画,就像是不同姿态的鸟!
;
本章已完成! 目击未来 最新章节163 根源,网址:https://www.xbqg9.net/16/1602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