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7 节 收复台湾的战争(5/6)
作品:《能源集团》围有中国潜艇正在等着发动进攻,美国人肯定日本舰队不是中国海军干的,这其中肯定会有能源集团的事情,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就难说了。
稍后第38,39,40,54军已经完成了滩头阵地的巩固,空降第15军也在控制了台东,hua莲,苏奥,基隆的机场后得到了有力的补充,稳稳的守住了几个机场,而对重要桥梁的占领因为兵力不足,现在已经出现了失守的危机,不过空降十五军的战斗力也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中央的一些大佬们也第一次正视了这些人的战斗本事,以前的时候不怎么看得起这些军部人员的,不过现在看来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已经跟解放军可以一较高下了,当然他们可不希望这两支军队以后会在战场上相遇的。
在完成对滩头阵地的巩固后,第38军挥刀向台北进攻,而第39军向台中进攻,第54军向台南进攻,第40军作为战略预备队继续对周遍地区的破坏分子进行围剿。空降第16军,也向前线机动,等待运输机将他们接到空降第15军控制的机场以巩固机场的防守。而海军陆站队第一师在完成滩头突击,休整4天后开始回戈一击,在澎湖岛进行了一场真正的登陆“演习”。台军在微弱的反抗后就投降了,然后海军陆站队第一师秘密的回到了在福建的基地,等待下次的任务。
解放军空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台湾上空的制空权,海峡内部的制海权也掌握在了解放军手中,解放军陆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对台北,台中,台南进行打击,而空降军也控制了台东,苏奥,hua莲,基隆这几个重要地点的机场,大批的人员物资正在空运到这几个地方以扩大战果。而台湾的主力部队都退守到台北,台中,台南几个大城市的周遍,而在台东,苏奥,hua莲,基隆这几个地方的台湾守军正在全力攻打空将15军所占领的几个机场,以及由一部分空军特种部队占领的几个桥梁。当时在能源集团空军的支援下,台军对这几个地方的打击都显得很苍白无力,数次进攻都在攻击机与轰炸机的打击下退了回去。而此时美国的第七舰队在没有得到罗斯福号,文森号,企业号的支援下,还在以便采熔望态度,而且美国内部的矛盾也分化了美军战斗的军心,现在美国内部正在ji烈的争论到底应不应该为台湾参加这场战争。而日本在第一特混舰队被歼灭后就不敢来挑衅了,当时其另外3支护卫舰队正在赶来的途中,准备与美国第七舰队汇合后参加干预行动,当然这只是给那些普通的老百姓看的,他们可是不会掺和进去的,能源集团在日本的影响力也是他们必须要看清楚的。欧洲这时候正忙着应付俄罗斯的问题,所以法德都发出了和平声明,表示不参与台海冲突,而英国在得到美国的暗中支持下,派了由他的第一艘中型航母“海神”号组成的远东特混舰队到新加坡,作为对远东局势的干预,以及保证远东的和平。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也派出了几艘护卫舰加入第七舰队,作为护航舰艇。印度本来想派一支特混舰队到南中国海来走一趟的,可是看看自己怎么挑也弄不出像样的大船来了,还是不要那么丢人了,况且现在的印度自己都自顾不暇了。
而这时,联合国也发表了1567号决议,呼吁中国保持克制,尽快停止战争行动,当时在中国的反抗,以及非洲一些友好国家的支持下,这个决议也只是象征性得表示了联合国的态度,要求中日双方保持克制,这个决议为了不得罪中日双方,所以也就得罪了2家,最后也被否决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看无法平息战争后,就动议联合国红十字会组织向战争地区的受害平民医疗食品援助,这项提议在中国答应后,勉强通过,这其实也是为了联合国的面子的,要是这个也不答应的话,以后就什么也不用问联合国了。
现在的局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猛烈进攻台湾守军,而美国在其第七舰队没有完成集结前是不会贸然加入战争的。日本在美国没动手前也不会傻到自己再拿支护卫舰队来送死,而欧洲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没办法分身它顾,印度正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对持,而且中国西藏,新疆驻军也加强了战备,所以现在印度的那支小小的舰队也不敢到南中国海来炫耀了。东南亚的那几支喧海军更是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日本那么先进的特混舰队在2个小时内就被中国人解决了,所以他们量了下自身的实力,发现完全没有与中国对抗的本钱后就都退缩了。所以现在表面上看,出了台湾以外,整个世界都在一片战争前的平静中!
平静的外表不久就在美国轰炸机的轰鸣声中打破了。
美国驻关岛的b-2轰炸机对中国在福建沿海的军事据点,在台湾岛上的军事设施进行了打击,第一批出动的12架b-2隐型轰炸机打击了256个军事目标,而这次的轰炸行动,是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的标志。从此,一场标志着中国崛起,美国开始承认中国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的中美日英的局部战争就正式开始了。
美日达成冲绳军事基地租借法案,日本再次向美国在冲绳群岛上的军事基地,同日,美国第一个轰炸机大队,一共24架的b-1轰炸机进驻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而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源集团 最新章节第 1337 节 收复台湾的战争,网址:https://www.xbqg9.net/16/16626/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