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3 节 波尔多和谈(5/6)
作品:《能源集团》的利益。
“诸位,我非常荣幸的担任此次和谈的主持人,在本人的工作生涯中这还是第一次召开这样隆重的会议,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省略数千字),最后,请各位代表交换各位的谈判文件,今天的内容完毕,明天将会进行交差谈判,首先上午举行的是美国和能源集团对欧罗巴共和国联盟体的谈判,下午举行的是欧罗巴跟大俄罗斯的谈判,土耳其跟埃及的谈判将在明日晚间所有谈判完成后再安排,在后天早上将召开大会,所有谈判代表都将有机会阐述自己方面的谈判要求和内容。”这个老家伙的开场白可不是一般的无聊,所有的人都听的快要睡着了,要不是处于对这个家伙的尊敬,估计得有一大帮人要提前离开了。
众人对于大会的这个安排还算是满意的,第一天主要举行的就是一个碰头会,虽然说有那么多的国家和组织参加,但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只有能源集团和美国以及欧罗巴才是主要的参与对象,至于其他的人估计都是来看热闹的,有可能还会从他们的身上拔下一层皮来,比如那没有实力却有战略地位的埃及跟土耳其,要说没有这层意思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国家的人在听完了大会的议程以后,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当年的慕尼黑协议。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慕尼黑会议召开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约300万日耳曼人
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苏台德区。德国法西斯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之间问题挑起事端,为侵略制造借口。1933年10月,德国扶植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充当侵略工具。1938年3月,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4月,希特勒唆使日耳曼人党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德军同时在德、捷边境集结,进行武力威胁,由于捷举国奋起,决心抵抗。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演说,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当晚苏台德发生暴乱,出现九月危机。9月15日,张伯伦赴德国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会谈,不惜一再退让,表示英国“承认苏台德脱离的原则”。9月19日,英、法两国对捷施加压力,迫其割让苏台德区。9月21日捷被迫接受英、法建议。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同希特勒会谈。希特勒又要求兼并更多的领土,并于9月26日以战争相威胁,局势空前紧张。经过幕后策划,由墨索里尼出面斡旋,决定举行英法德意4国慕尼黑会议。9月30日凌晨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连同上述地区的一切建筑和设施,移交给德国;日耳曼居民是否占多数尚不确定的地区,暂由国际委员会占领,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归属,最后划定边界。慕尼黑会议及协定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绥靖政策登峰造极的表现。慕尼黑会议及协定鼓励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同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并于9月进攻波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希特勒加紧备战的重要步骤。协定迫使捷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法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从而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助长了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全境。英法却背信弃义,拒不履行保证捷新边界的国际义务。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后来“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此次会议,虽然埃及跟土耳其都得到了大俄罗斯跟欧罗巴的保证,说绝对不会牺牲他们的利益的,只是他们两国的代表看到欧罗巴跟大俄罗斯根本就不能掌握会议,他们内心都没底了,尤其是土耳其,以前的时候他们跟大俄罗斯还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次他们就更加不可能帮助他们了,此刻他们就感觉被大俄罗斯给骗了,不过他们还有另外一个主子的,那就是美国人,最后的反戈一击他们也算是做的不错了,他们也不指望俄罗斯那边了,还是他们的美国主子比较靠的住。
至于埃及,本来他们还以为在欧罗巴的控制下自己那边肯定会没事的,这会儿看到这样的架势也不禁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扰了,别的不说,就说苏伊士运河对他们国家的重要性,估计一个孩子也都知道的,每年政府外汇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都是运河带来的,这会儿要是让他们放弃的话,那估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埃及跟能源集团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之前的时候埃及就是能源集团在非洲除了南非最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源集团 最新章节第 1413 节 波尔多和谈,网址:https://www.xbqg9.net/16/16626/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