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奇迹般的建设速度(2/4)
作品:《民国第一军阀》快的一年4万公路的记录。
1918年,中华民国的铁路总长已经达到15万公里了,1919年突破20万公里完全不是问题。
整个国家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1919年1月份,中华民国的工程车产量突破20万辆,其中挖掘机占5万辆,就以挖掘机为例子,一台小型挖掘机,施工效率是人工的40~50倍,而大型的挖掘机,则是上千倍,如果斗容超过150立方米的,甚至可以达到7、8千倍。
当然,那种超大型挖掘机中华民国还没造出来。
就以平均100倍的效率来算,。5万辆挖掘机就等于500万名劳动力的工作效率,相当于在农业时代增加500万劳动力,并且是不用吃饭的劳动力。
就如修路时,一名工人用锄头挖掘的话,一天只能挖掘0.5米,但是小型挖掘机却可以挖出20米,中型挖掘机挖的就多了。
为了发挥出挖掘机的先进生产效率,财团的工程队是搞三班倒施工,一个工程队的工程车操作员以及那些运泥车司机,分成三班作业。。每一班连续作业8个小时,每两个小时休息一次,中间吃顿饭。
施工速度暴快。
当然。施工成本更高,夜班工人得发双倍工资,晚上还得用柴油发电机照明。
特别是在1919年,全国需要施工的工程就更多了,三班倒施工成了全国流行的施工方式。
那些从财团手上买走工程队的民间资本商人。也学着财团用三班倒施工。
同时财团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还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更是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大量的铁路、公路以奇迹般的速度建设了起来。
货车月产量则突破了50万辆,大量的货车投入市场,大大缓解了运输压力。
家庭汽车的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还是比较少。当前钢铁不足以大量倾斜到家庭汽车制造上。
一切就看钢铁产量有多少,进入1919年,前几年投资的矿山已经开始投产了。而且不少是露天矿山。
加上资本输出,买了不少铁矿山,有的是已经投产的,这些原材料也源源不断的运回中国。
或被运到日本。
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在日本建起了化工厂、水泥厂、炼油厂、造纸厂等高污染产业。同时还把一部分的炼钢厂建设在日本。
日本先将铁矿石炼成附加值比较低的低级钢,然后再运往中国炼成附加值高的钢材。为此大大降低了炼钢成本。
日本经济初步有了起色。
1919年年初。又有50万日本雇佣兵投入了欧洲战场,日本在欧洲已经投入了100万名士兵,大大的增强了同盟国的兵力。
加上不少日本劳工前往中国做工,他们的工资也随着中华民国的劳动成本增加而有所提高,一个月达到8元,尽管还是比中华民国的劳工所拿的工钱低很多,但是日本人通过劳动,使他们的国家经济有了初步的起色。
起码能够吃饱饭了,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三季稻大米大受日本人欢迎,这种稻米尽管口感不是很好,但价格却是很低廉。
同时还有中华民国出口到日本的海产品也很受日本人欢迎,此时日本人接受了中华民国开出的对日《二十一条》,其中有一条就规定,日本片板不得下海,连捕鱼都是不允许的。
因为日本承认日本是中国的附属国,作为附属国,没有制海权。中华民国只是将陆地交由藩国管理,而海洋却是属于中华民国的。
日本人很喜欢吃鱼,正好这时候渔产品价格也不贵,中华民国的渔船现在满世界的到处捕鱼,每年都能为中华民国带回大量水产品,这些水产品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成了日本此时进口的主要肉类。
日本近六千万人窝在一个小岛上,确实很苦逼。
他们为了生存,什么高污染都不管了。只要是中华民国分配给日本的工业,日本人都敢要。
大量高污染工厂就这样开始向日本转移,好看的:。
同时中华民国还向日本贷款,钱是财团银行出的,日本拿到贷款后,大修基础设施,日本政府欠中国的钱越来越多。
尽管有一百五十万劳动力在欧洲,但日本劳动力并不缺乏,他们甚至让女人大规模进工厂干活。
在日本,真正能见识到,什么叫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
年轻女人到处卖肉,还有很多女人进工厂干活。日本男人除了进工厂干活,还大量到中国做工,并到欧洲打仗、做工。
并且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心甘情愿的把收入上缴一部分甚至是近半给日本政府,以支持日本复兴。
但日本永远没有机会,因为日本的军工业被拆光了,日本也被禁止发展军工业。
同时日本没有一点海军。
等于说日本的复兴。是要完全依托于中国的。
中国不让你卖产品,中国不出口粮食给他们,他们就得饿死在小岛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第一军阀 最新章节第269章 奇迹般的建设速度,网址:https://www.xbqg9.net/18/1822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