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千里为援(2/3)

作品:《浮沉录

上的幌子使的这招金蝉脱壳之计一方面来自于太后的一力促成,另一方面李玄疏今年沉迷于长生之术,如今携着“同虚道人”和他的那本《归墟录》便是为了当年萧同遗世的一个秘密而来。

据书记载,当年贺媛媛辞世给了萧同很大的打击。他落魄江湖载酒行的一路遍访名山大川,寻的就是起死回生的仙术。最后起死回生的仙术没找到,倒是觅到了许多关于长生的功诀、丹方以及一些已经绝迹的名贵药石。这些东西随着萧同的失踪也绝迹中州,再也没有人能寻得到。

暖和的风从南边吹来,虽然气温中还夹带着一股清冷的味道。但这股味道却偏执地展现着此时南方特有的生机,闻着很舒服。或许,还有巢湖上那略带腥味的味道。

大军行了数天,路过京都时,士兵们远远的望着那高大雄伟的城墙。虽然很多第一次见到京都的人很想进城去,看看里面的繁华。据说贯穿京都的定水河的河水是甜的,很多人也想去尝尝。

然而军纪严明,早在经过京都时就从龙辇方向传来命令:有私自离营者,斩。

而那乘被帷帐包裹起来的马车依旧稳稳的停在大营的最中央。这有多少让那些心中稍有不满的将士得到了些许平衡:人家皇帝路过家门口都没有进门,陪着你们在这荒郊安营扎寨,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秦川对于一览帝都的繁华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兴趣,若是换做从前,此时心中怕是百爪挠心,痒得很了。可自从秦村被屠后,他变得沉默起来。当晚上军营中鼾声如雷时,他总喜欢抱着长枪,坐在营地里,仰望着那片星空。或许,他在想,这片星空,会和巢湖上的那片,有什么不一样呢?

当在朝的百官出城跪在那乘龙辇前送驾时,那些士兵也半屈着膝跟着高喊万岁。这更加使得大伙儿对陛下的模样愈发感兴趣了。是什么样人,才配做这中州万里河山的主人啊?

大军开拔的扬尘渐渐遮蔽了帝都那高大的城墙,却依旧透着一丝雄浑,目送着北上的大军。就算陛下传过旨意,待将漠北人赶出大胤的土地,允许他们都去帝都尝尝定水河的水。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一仗,恐怕又有好多人回不来了。永远也看不到帝都的繁华,永远也尝不到定水河的水,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芳草绵绵兮,送我父老,

父老不可见兮,唯有战袍;

芳草衰衰兮,送我长兄,

长兄不可归兮,唯有战刀;

芳草凄凄兮,别我阡陌,

故乡不可望兮,唯有飞烟;

……

不知是谁起了头,大军在滚滚沙尘中唱起了这首《寒衣调》。歌声滚滚入云,三分凄凉,七分悲壮。

秦川和众多新兵都不会唱这首军歌,却依旧被那种一去不复返的情绪所感染,握枪的手不由得紧了几分。

过了帝都,便算是进入了大胤北边较为荒凉的地带,大军行了三日都没有看见一个像样的城市,除了一些零星分布的小村落外。幸好粮草带的足够,而且又即将到达北边最后一个,也是最大一个补给站“孤阳城”。所以大军的粮食并不成问题。倒是这么好些天了,那乘龙辇上的真命天子从来没有下过车,不知道一天到晚闷在车里干什么?

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一个小兵卒能去打听的。只是大伙儿已经没有了当初天子南下十里迎接大军应有的殊荣。对于天子的真容,大家已经兴趣缺缺,倒是宁国郡主的样貌和将来谁会当她的驸马这种问题总有人聊起。

秦川不是一个好事的人,加上秦村被屠之后话就更少了。遗憾的是吕率并未随大军北上,不然他应该还能和秦川说上话来。府兵里倒是有几个相熟的,无奈大军驻扎在帝都那天,这一茬来自中州各地的新兵都被重新打乱编制,混编进入了各个地方将领统辖之下。秦川则被编入了天启城长枪营,归天启城徐然节制。此人正是秦可籍的得意门生,于史哲叛乱时立过功,现居虎贲中郎将一职。

编制被重新打乱之后当时明御秋说过的让秦川当百夫长,领一队长枪兵的话自然做不得数了。秦川对此显然没有怨言,依旧当着他的小兵卒,依旧在夜深人静之时找个没人的地方练习枪法。自从那晚在醉云居体验到了叶秋所说的内息之后,这段时间行军途中随着枪法的纯熟,那股内息似乎也越来越强大了。以至于他在没有练习枪法时都能感觉到那在体内缓缓流动的气息,百骸百脉都似乎越来越有力量。

大军又行了两日,终于赶在这天傍晚时分抵达了孤阳城。此次奉召北上的将士加上新兵统共四十万。一路行来不可谓不壮观,大大的胤字旗从头打到尾。补给的粮草在宁国郡主李昭然的统筹下早已于十日之前全部运抵孤阳。

这么多粮草囤积在一个还算比较大的城镇中也算是冒险之举了,所以看守粮草的不仅仅有大胤的士兵,而且听说天同盟的人也来了不少。

大军在孤阳城做了抵达费城之前的最后一次补给便驻扎在了孤阳的近郊,占据着三三两两的山头。由于有秦可籍这位功勋显著的老将军坐镇费城,所以当初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浮沉录 最新章节第二十六章 千里为援,网址:https://www.xbqg9.net/2/21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