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9)
作品:《王昭君的保镖》伊吐鲁再找敌军的指挥官,找不着了,敌军指挥官早已消失在人群里。伊吐鲁就又投入新的战斗。
王瑞是个老练的指挥员了,心里早已形成了战斗方案。按理王瑞的战斗方案有些牵强,敌我双方人数大致相等,在这个情况下,打遭遇战都“勇者胜”,王瑞竟然想以自己这么点兵力,把敌人包围起来。他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这都是后来人们瞎分析的,在当时哪有时间仔细分析?
实际上,王瑞已经指挥自己的军队把敌人包围了,由于人数少,包围圈很松,不断有敌人从包围圈露出来。由于王瑞军人数少,一个萝卜顶一个坑,抽不出人来消灭跑出来的敌人。伊吐鲁眼尖,赶紧提着鞭子来解决跑出来的这些敌人。
看到敌人从包围圈漏出来,伊吐鲁就赶紧骑马跑过去,照敌军脑袋就是一鞭子,敌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身首异处了。
伊吐鲁这样解决了好些敌人。
这时候乌达遂在干什么呢?乌达遂应该是接伊吐鲁的班,因为没到接班时间,乌达遂还在铺位上躺着,衣服还没穿。
突然,乌达遂听到人喊马叫的声音。声音很清楚,因为离这里很近。这是咋的啦?
突然,乌达遂想起来,是不是敌人打进来了?乌达遂一下子起身穿衣服,然后拿起大刀就往外跑。在外面,声音更清楚了。从喊杀声听出,战斗在激烈地进行。
乌达遂忙跨上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驰去。
乌达遂在道上遇到一些群众,都骑着马,手里拿着家伙什,像乌达遂一样盲目地跑着。原来他们受敌人的危害太深了,听敌人来了,想帮王瑞军队的忙。
乌达遂看到群众的人数不少,就是缺乏有人组织。话的时候,乌达遂他们已经接近战场,都能看到敌我双方军队冲杀的动作了。
乌达遂也是个久经战场的人,一些阵法还能看出来。乌达遂一看敌我双方军队的态势,就明白这是包围与反包围的阵势,我方正在实施对敌人的包围。只是我方人数太少,包围圈有些松散。
乌达遂发现在正背面,包围圈更是吃紧。突然,正北面的敌人把包围圈打开了,敌人正在顺着决口往外跑。
乌达遂急忙向后喊道:“跟我来。”领着一些群众,向正北面急驰而去。
与此同时,伊吐鲁也看到了这个局面。他策马急驰过去,抡起鞭子,把敌人逼退。这时候乌达遂也提着大刀赶到了,两人一阵勇猛地冲杀,总算把决口堵住了。太危险了,如果敌人都从决口跑掉,那今天的战斗就是白忙乎了,而且往后想再寻找这样的战机,已不可能。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放跑敌人。
伊吐鲁和吴达遂率领群众冲入跑出来的敌军中。
冲出来的敌人,像个无头苍蝇,没有组织地胡乱奔跑。伊吐鲁和乌达遂拿起手中的武器,准确地杀伤敌军。
王瑞看到包围圈里的敌军越来越少,就下命令大力杀伤包围圈里的敌军。包围圈里的敌军也着急了,生死就在一线间,谁不着急呀?就拼命地往外冲。
王瑞也提着大刀砍杀敌人。敌我双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胶着状态。
再伊吐鲁和乌达遂,带领群众,也在大量砍杀敌军。毕竟跑出来的敌军人数少,在大伙奋力的砍杀中,敌人越来越少了。经过一阵战斗,把从包围圈中跑出来的敌人,基本上都消灭了。
伊吐鲁和吴达遂领着群众,加入消灭包围圈里的敌军战斗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包围圈的力量。
王瑞指挥军队,一边战斗,一边继续保持包围圈的形状,不能放跑一个敌军。他组织骑马作战的军队,变为马队战斗队形,这个队形是两人组成一组,也就是每两人组成战斗队形,对付一个敌人。也就是,包围圈变成每两人为一组的战斗队形组成的圆形集合体。
这个战斗队形很奏效,敌人的数量逐渐在减少。
战斗在艰苦地进行。敌军指挥官看出来了,不打开包围圈是不行了,就举着指挥刀,组织冲锋。这个情形让伊吐鲁看到了。
他嘴里骂着“奶奶的。”,一边从背后取下弓和箭,张弓搭箭,也不瞄准,一下子把箭射了出去。
许是距离很近,许是伊吐鲁的技术太高超,伊吐鲁的箭正中敌军指挥官的面门,叫喊着,一下子从马上栽了下来。
失去指挥的敌军一下子成了马蜂窝,没有组织地往外冲,只可惜都成了王瑞军手中武器的目标。
效仿别人,伊吐鲁和乌达遂也组成了战斗队形。这是个高质量的战斗体,看他们手里的武器砍杀的频率,就能看出他们砍杀了多少敌人。
包围圈里的敌人只剩下二十多个了,一看没有跑出去的希望,那些敌人干脆丢下武器,跳下马,跪地求饶。
战斗结束了,王瑞命令打扫战场。
这次战斗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就是在敌我人数几乎相等的情况下,凭着周密的安排,凭着高超的智慧,凭着顽强、勇猛,硬是把敌人消灭了。
王瑞哭着清点了一下牺牲者,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昭君的保镖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网址:https://www.xbqg9.net/2/28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