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曲有误,周郎顾(1/4)
作品:《曹贼》男人长得率没错,但如果长得让别人感到自卑,那就是大错特错。>
说话的人,年纪大约在二十二三,身长八尺,即不是那种魁梧壮硕,也非是单薄瘦弱。有时候,形容女人常用‘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这句话用在来人的身上,同样适合。>
胖瘦恰到好处,姿容更是俊美。>
脸颊的曲线很柔和,没有刀削斧劈的棱角,但是让人觉得很舒服。>
一袭青衫,罩一件月白色禅衣,长发盘髻,覆一面方巾。步履中透着一股悠然的从容,顾盼间更显傲然风姿。来人一出现,令众人顿时生出自卑的感受。荀衍等人也算得上美男子,可是和来人一比,却明显落了下风。和风卷衣袂,飘然若仙人,正是曹朋此时的感觉。>
来人身后还跟着一个青年,也是相貌堂堂,衣着不俗。>
这两人一出现,立刻抢了所有的风头。>
只一句话,令张昭顿时眉开眼笑。原因无他,只因这人一出现,解决了他一桩天大的麻烦。>
此次在太湖畔试探,张昭是有备而来。>
本想要借此机会,给荀衍一个下马威,而后到了吴县,便可以占居上风。>
哪知道,荀衍还没有出手,荀衍的小书童就先行发难。那一阙七言,虽非时代的主流,却颇有清远高洁之气。如果张昭不能够迅速应对出来,这一次试探,反而会让他丢了脸面。>
要知道,曹朋现在的身份,只是个书僮。>
张昭不免担心,荀衍究竟是什么水准?>
有道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荀衍既然有偌大的名声,那必然是身怀绝学。>
张昭,也不禁有些犯难……如果想在接下来的交锋中占居主动,张昭就必须要给以回应。>
然则张昭学问虽好,文采也重,却不是急智之人。>
东汉末年,诗词是小道,并不为人重视。一般是在流连于秦楼楚馆之地时,消遣游戏的小玩意儿。很少有人在这方面,却刻意钻研。东汉的文人,重经典而胜于诗词。这也和当时的文化风气有关,所以说不得好坏。汉以后,文人开始注重诗词文学,还是从曹丕登基之后。>
所谓建安文风,正是由经典开始向文学转变的一个过程。>
至少就目前而言,文人很少去关注诗词变化。即便是张昭,一时间也想不出好的对应文章。>
“公瑾,你怎会在这里?”>
张昭快步走向前,朝来人迎了过去。>
荀衍一蹙眉,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而曹朋心头则微微一动,‘公瑾’?莫非是他吗?>
正犹豫间,来人已走上前。>
不过,他举手投足间,并没有任何纨绔矜傲之色,而是恭恭敬敬朝着荀衍,搭手一揖到地。>
“小侄周瑜,见过叔父。”>
荀衍一怔,旋即露出恍然之色。>
“周瑜?你是周伯珍之子,当年的洛阳小神童吗?”>
“叔父尚记得侄儿?”>
“哈哈,我如何不记得你……想当年你满岁时,伯珍府中设宴,你还在大兄怀中……哈哈哈哈。”>
周瑜俊面,陡然通红。>
果然是周瑜周公瑾!>
曹朋在一旁,偷偷打量来人,心中暗自感叹:人道美周郎,果然是俊美脱俗。这副相貌若在后世,不晓得会迷倒多少女人。>
周瑜之美,并非阴柔。>
事实上,他脸型轮廓虽然柔和,却颇有阳刚之气。>
比起后世那些所谓的人造俊男美女,周瑜更显自然。特别是那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贵族之气,更是让曹朋,感到惭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句话在后世,本是用来形容女人。>
可放在周瑜的身上,似乎比用在女人身上更为恰当。>
——————————————————————>
周瑜是庐江舒县人,也是祖世豪门世家。>
其堂祖父周景和叔父周忠,曾为太尉。而他的父亲周异周伯珍,也出任过洛阳令一职。>
听上去,雒阳令只是个县令。>
可在当时,洛阳是大汉帝都,即便是县令,其规格也远高于寻常。>
就好像后世的北京市市长,和郑州市市长相比,虽然都是市长,但北京市的市长明显高于郑州的市长。二者的规格不一样,雒阳令看似不高,但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做,什么人都能当。>
此外,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
黄巾之乱以后,周异被罢去官职,返回了老家,周瑜随父亲一同离开洛阳。>
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孙坚应关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贼 最新章节第191章 曲有误,周郎顾,网址:https://www.xbqg9.net/20/2029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