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驻马东陵亭(3/4)
作品:《曹贼》的亲信。相比之下,郝昭不免有无根浮萍之嫌。>
好在王买和夏侯兰拉着他推杯换盏,使得郝昭的拘谨,略略缓解。>
阳光明媚,坐在后廊上,可一览大江浩瀚,聆听江水滔滔。两旁竹林郁郁,鹅卵石小径幽幽。>
风从江上吹来,带着一抹沁人肺腑的花香。>
江畔,几株野石榴花霍恺正红,映衬碧绿江水,更显几分景致。>
“阿福,如此美景,由此佳肴,何不赋诗一首?”>
阚泽微酣,举杯邀诗。>
步骘连连点头:“我听夏侯说,公子在江南,曾赋两阙。勿论泛震泽,亦或者西洲曲,堪称佳作。今日何不也赋诗一首,以令我等一饱耳福?诸位,就以眼前美景,请公子赋诗,如何?”>
“甚好,甚好!”>
古人的风雅,颇有情趣。>
虽不是盛唐遍地诗文,但已隐隐成就了风气。>
哪怕那书籍大都掌握在世家子弟手中;哪怕是很多人,甚至目不识丁(比如王买,比如郝昭),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去欣赏诗文之美。步骘的提议,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响应。甚至在厢房用餐的黄月英三女,也不由得走出房门,静静站在一旁,看着曹鹏,等待他赋诗。>
曹朋恶狠狠瞪了步骘一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也是当时触景生情,有所感慨,那可能说来就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步骘和阚泽相视一眼,击箸而笑。>
“只此一句,便当浮一大白。”>
两人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甘宁等人也连连称赞,纷纷举杯。>
“阿福,你就试一试嘛。”>
黄月英启檀口,对曹朋说道。>
别人的话,曹朋说不得会拒绝。可黄月英既然相求,曹朋实在是不知如何拒绝。而两个小丫鬟,步鸾和郭寰,更是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一脸期盼之色,也使得曹朋,实在不忍拒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站起身来,曹朋蹬木屐,沿着鹅卵石小径行进。>
大约走出十余步,曹朋终于想到了一首,他记忆中为数不多,偏偏又能和眼前景色相吻合的诗词。>
“有了!”>
步骘和阚泽相视,不仅骇然。>
史上,有曹植七步成诗。不过而今,曹植年仅六岁。十余步便能成一首诗?曹朋的才思……>
正所谓,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曹朋本无意装逼,可一不留神,还是又装了一次。>
他自然不会知晓步骘和阚泽心中的震惊。甚至也没有看到,黄月英眼中的那一抹惊喜之色。>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阚泽和步骘一怔,感觉这诗词,似乎并无出奇之处。>
倒是黄月英反应过来,眼前这一幕景色,的确是好生相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看着眼前的景色,阚泽不由自主,联想到了家乡的景色。虽说江南江北,风景此时相差不多,可不知为什么,阚泽总觉得,眼前这一幕,不若江南之美。眼角,不由得有些湿润了!>
不过他还是大声叫好,抚掌称赞。>
似夏侯兰甘宁,甚至包括步骘在内,都觉得这一首诗,做的妥帖。>
但作为王买和郝昭两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汉子,却多多少少,感觉到有些不太理解。>
阿福这首诗,倒是挺应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是,其他几句的感觉,不免有些不太明白。>
步鸾还好些,毕竟长在淮南。郭寰却是从小在幽州长大,能到广陵,已是他这辈子走的最远地方。>
“小姐,江南,真的很美吗?”>
黄月英目光迷离,轻轻点头。>
不知为何,她想起了江夏,想起了沔水,想起了白发苍苍的老父……>
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再承欢于老父膝下?>
臭阿福,作诗就作诗,却让人家想家了……臭阿福,臭阿福!>
黄月英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嘀咕,转过身,悄悄抹去眼角的泪痕,复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也许,阿福是在告诉我,他一定让让我衣锦还乡。>
小女儿家的心思,千回百转。>
曹朋万万想不到,自己为了应景,而盗窃的一首诗词,竟然是许多人,都产生了感慨之意。>
“献丑,献丑!”>
他返回后廊,心中不免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贼 最新章节第210章 驻马东陵亭,网址:https://www.xbqg9.net/20/2029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