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月的房地产基本快速笔日记二(3/6)

作品:《天马行空四部曲

金,老祖宗传承的智慧还是挺管用。

其次是如何买(hotobuy)?「轨道经济」、「公园经济」、「水岸经济」、「机场经济」等概念,就是指交通便利及生活机能带来的房价增值。观察东亚邻近国家,台湾不是最早兴建捷运的国家,南韩、日本、香港都比台湾早。而「捷运通房价涨」在邻近国家早就上演,但经常出国的国人未必会注意到其他国家捷运对房地产所带来的变化。

捷运内湖线7月4日将通车,有人说通车前一年已将房价炒高、加上噪音扰民,通车后可能利多出尽、房价回档。但事实不然,内湖房价仍往上攻坚,尤其是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二季,在内湖德站、内湖站、大湖公园站周边的别墅区身价涨幅最高达25%,同期捷运周边电梯大楼涨幅才12.5%,可见稀有的透天别墅很抢手。

「物多众弃、物少众抢。」古董具有稀有性会常创高价。台北市区透天别墅相当稀有,别墅周边五、六百公尺内有捷运站经过的地区,只有内湖德站至大湖公园站。阳明山、新店大台北华城、汐止别墅区没有捷运经过,面向公园第一排、高楼景观户、三角窗的店面及捷运站周边的别墅,这类少有人释出的产品,在市场都很抢手,即使不景气,跌价空间也有限。

年轻人要在北京「生存」,比在台北生活要苦。月薪1万元人民币(约台币4点8万元),是一般北京老百姓「中薪阶级」;但对在外商公司服务五年、30岁的小同,「这丁点儿」薪水,却被房贷啃掉一大块。

小同前年初结婚,靠双方父母赞助,在五环外「回龙观」,买了总价80多万元的新房,贷款65万。当时,房价一平米约7、8千元(一坪约11万台币)。

「有产阶级」小同,生活被房贷压得苦不堪言。「我光月供房贷,就要4千元」,已育有1子的小同,扣掉柴米油盐支出、给父母的安亲费、老婆和宝宝的生活费,他每月生活费竟只剩1千元不到,比民工还惨。

出身山西的他,郁闷地说,在北京「生存」10年,仍是苦哈哈,有时想想不如回老家,有房有车,一个月3、5千元就够了。

2009、12、05《旺报》

在大陆引起广泛议论的电视剧《蜗居》,是一部非常「庸俗」的作品。「庸」,是平常,「安居大不易」的主题加上二奶、、房屋拆迁等,是大陆民众生活中的恒久话题。「俗」,是世俗。拥有自己的房子,能与下一代共享天伦,和「升官发财」、「伟大复兴」、「世界大同」相比,不是什麽高远的理想,而是市井百姓切身的平凡愿望。就因为很平常,是「世俗之见」,所以也具普遍性,老百姓看了多能产生共鸣。

一年多来,大陆地产商几度造访台湾,「陆资加豪宅」成了热门话题,台湾民众对大陆房地产价格屡创新高、上海深圳北京的「地王」和几位地产豪商的大名越来越熟悉。大台北地区房价虽然贵的吓人,不过从台湾看大陆房价的飙升,也越来越「自叹不如」。

何以大陆房价不断走高?大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改善型购房」和「投资或投机型购房」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而「投资或投机」更主导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大城市的房价上涨。

面对房奴们的蜗居和房价的狂飙,温总理日前在上海考察时说,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要抑制投机性购房」。这个大政方针说的极对,问题是如何做到?

就在温总理讲话前,一位国务院官员才说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直接命脉」。由於房地产业占大陆gd的6点6%和四分之一投资,直接关联产业达到60个,这位官员把「房地产业能否保持稳定发展」列为明年中国经济面临七大挑战之首。

「稳定发展」几个字说的四平八稳,但若按照专营地产、专放大炮,认为「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所说,宏观调控是为了让房价「稳涨」,「稳定发展」翻成白话,意思就该是房价要继续上升。如果不扭转「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的现况,未来几代普通中国人都得「蜗居」,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也永远是空话一句。

房地产能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前提是它们掌握了地方政府的命脉,构筑了稳固的官商利益集团。还记得轰动一时的案吧!300多亿人民币上海社保基金、升斗小民的续命丹,至少有200亿进了地产商的口袋。《蜗居》中的主导地产开发的「宋秘书」,颇受许多男女网民喜爱,但不过就是现实生活中贪贿、玩弄女性的及其原秘书秦裕的美化版。

话说回来,多数台湾老百姓又何尝不在「蜗居」之中,何尝没有「过上好生活」的「庸俗」梦想?我们社会又何尝不被房地产业绑架?台湾「民主化」的廿年,不正是某些拥有地产建设公司的大财团与地方派系操控都市计画体制,掌握住宅金融体系,进军地方与中央政治,左右界与媒体,从而攫取暴利的过程吗?

如今,台湾房市泡沫指数近47%,超过国际警戒线,大台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马行空四部曲 最新章节龙吟月的房地产基本快速笔日记二,网址:https://www.xbqg9.net/20/204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