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零章 离开前的安排(1/2)
作品:《明赋》“老师,此事你怎么看?”
东宫之中,朱高炽手里拿着一封密信,小声的问道衍和尚。
这封密信自然就是邱福送回来的,那封奏疏被朱高煦给拦截了下来,只有这密信安全的送到了朱高炽的手里。
“有句话叫做天高皇帝远,那里的官员这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只是他们做的太过分了。还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现在汉王为主将,淇国公又跟他兵分两路,只怕现在有命令,汉王也会置若罔闻。”道衍和尚拿着那封密信,然后再油灯上点燃了。
“那老师的意思,就是不管不顾了?那可是数万百姓啊,难道就让二弟屠杀殆尽?”朱高炽有些想不通。
“自然不会不管不顾,淇国公不是已经跟汉王兵分两路了么?嘉陵江下游才是叛乱重地,淇国公选择了这一条路,想必已经是心存救民之心,殿下此刻只需沿着江逆流而上,送去粮食,淇国公自然就会平叛叛乱。至于上游,粮食要运过去,只怕是千难万难,就算是运过去,汉王也会扣下来当做军粮。”道衍和尚在燕王府待了这么多年,对朱棣的几个儿子的性格是了如指掌,朱高煦的心思他是猜的十分透彻。
“可怜了那些百姓,受朝廷苦,却还要被朝廷剿±±±±,↓.↘.ne$t灭。”朱高炽小声嘀咕。
“殿下,这封书信下来已经相距五六日,若是再去向皇上请旨,再到汉王手里,也已经晚了。殿下若是想救更多的百姓,还是赶紧筹集粮食吧。”道衍和尚说着。
“而且这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解一时之围,四川本就多灾多难,想要那里的百姓安定下来。一个好的父母官是必不可少的,殿下倒是可以物色一个好人选向皇上举荐。”道衍和尚继续说道。
“多谢老师教诲。”
朱高炽恭敬的对着道衍和尚鞠了一躬,然后便去准备各种事宜了,这次是他跟他二弟的较量,本来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叛乱,没想到是天灾加上。
……
胡烨到了书院,院子里的老鼠已经全部不认识了,因为那些老一些的老鼠都已经死了,毕竟它们不可能像人活个七八十年。
老鼠死了,赵括很伤心。因为是他一手将它们带大的,而且它们也给赵括立了不少功劳。
“换了吧。”
胡烨拍了拍赵括的肩膀,早在九州征战的时候,他就遇见了这一切,连他都会对小强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就不要说赵括天天跟老鼠们对话生活在一起了。
赵括给老鼠们立了碑,表示它们都是斗士。
刘贯的地图早就已经画了出来,不过却是分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粗版的。可以展示在书院的,谁都可以看到。不过上面只有最简单的地名而已,只是让书院的生知道,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
另外一个是详细版的。只有胡烨和刘贯知道,当然,也给朱棣送去了一个副本。上面有九州每一个地方的地名、海拔、气候、人,甚至是人口组成。
不过只是粗版。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而最惊讶的莫过于刚来到书院的倍安三斤了,在倭国的时候。他都没有见过这种地图,没想到在另外一个国家,还能见到自己国家的地图,于是这货已经废寝忘食的在折服粗略的地图上看了一天了。
“好看么?”
胡烨来到倍安三斤的背后,大声的问道。
“好看。”
倍安三斤头也不回的回答道。
“好看就送你一副,你就可以回去给足利义持交差了。”胡烨随口说道。
“不,我还要……”
倍安三斤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赶紧闭嘴,转过身来,发现竟然是胡烨,这才慌忙行礼,“生倍安三斤,见过院。”
“你的汉语很流利啊,不像是第一次来我大明朝。”胡烨说道。
“院说笑了,我确实是第一次来明朝。”倍安三斤笑着说道。
“如此说来,你倒是一个习能力很强的人,我该如何安心的让你留在书院里呢?”胡烨也是一笑,倍安三斤的笑容凝固了一下,随后便堆上了笑容。
“院说笑了,大明乃是上邦,拥有最厉害的军队,拥有最厉害的技术,就算是我再厉害,难道还能到什么么?”
倍安三斤喃喃说道,同时倭国人那爱弯腰的习惯再次出现,他的上半身都快跟大腿垂直了。
“嘿嘿,过段时间我不在,你想什么就什么,只要你有那个本事能够到。”
胡烨笑着离开了,对于这什么倍安三斤他不想多说,这完全就是个来偷师艺的人,也就朱棣这么大度,让这货混进书院,说是作为上邦,不能小气。
其实就是将难题丢给自己,好人他做了,坏人就留给自己做。如果这货不到东西,回去大肆宣扬一番,就说大明朝如何如何的抠门,到时候朱棣就要修理自己。
如果这货的东西太多了,朱棣就不干了,还得要修理自己。
总之这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其实按胡烨的想法,反正倭寇都肆虐的这么多年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赋 最新章节第六五零章 离开前的安排,网址:https://www.xbqg9.net/20/2060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