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米氏云山(1/2)
作品:《九项全能》听着柳老爷子反复把这首自己怎么听,都觉着陌生的《蝶恋花》嚼了几遍,心有越发觉着这词普通的张劲,就愈发的不解柳老爷子为啥要神神道道的念个没完了,于是终于忍不住的说:>
“这首词谁写的啊?你咋这么入迷啊?我觉着挺一般啊?我看比柳三变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差多了!”>
张劲话一出口,终于把柳老爷子惊醒了过来。>
刚刚被唤回神来的柳老爷子,就毫不停怠的恶狠狠的镖了张劲一眼。然后这老头儿换了一个斜睨的鄙视眼神后,语带考校的说:>
“你也懂得啥叫好,啥叫不好?”>
“废话,你以为我是文盲啊?没吃过猪肉,咱还没见过猪跑么?虽然写词咱没那水准,但是这点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张劲毫不客气,没大没小的同样回了一个大白眼,很是自信自得的自我标榜着。>
见到张劲这一副国学大师的范儿,柳老爷子乐了。伸手一指词末的一方拇指大小的红色印款儿问道:>
“那好,既然你懂,我也承认这首词确实不如柳七的那首《雨霖铃》,那你说说这个款儿写的是啥?”>
张劲凑上去仔细看了一眼后,点头说:>
“‘鹿门元章’,没错应该就是这四个字!”>
“既然你认出了这个款儿,那你说说,这幅画珍贵在哪里?”>
柳老爷子继续追问道。>
这下子张劲傻眼了,他就是一个靠着作弊‘贼眼’的鉴定大师,他哪懂得这些啊?>
要知道,这老头儿不但在收藏界声名赫赫,如果把他的名字晒给何清浅她老爹,那位当代国学大师何榴莲、何过之的话,恐怕这位酸腐臭硬的老儒士也要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没有国学大师、艺术大师……几个大师头衔戴在脑袋上,是当不得‘金眼睛’的赞誉的。甄鉴一道,对知识积累是要求极高的。>
虽然在《武林三国》附身之后,华夏古文学一并二十四史张劲都没少啃,但知识这玩意儿,尤其是华文知识这玩意儿开始需要厚重积累的。就算张劲因为《武林三国》系统,而有了变态的悟性和精神力,也不可能一步登天。更别说和柳老爷子这个华夏顶尖的大宗师相比了。>
于是,张劲挠着脑袋糗大了的讪笑说:>
“这不是正要请教您老人家么!您老给讲解一下呗?”>
张劲不得不放低了姿态,摆出一副很假的俯首听教诲的谦逊态度。>
张劲很做作的拿姿作态,再次惹得张家另外三个人忍不住笑颜上脸。包括张劲老爸老妈在内,却没有人嗔则张劲不许这么没礼貌的和长辈调侃、耍花腔。>
毕竟张劲家的家教可不是何榴莲家那种陈腐教条,就算是跟自己老爸,张劲这家伙可也总是没大没小的。张家父母就喜欢这个调调,这不正显着子女和自己亲近么?>
张劲的姿态显然也让柳老爷子有些高兴,配合着张劲的演戏,这老头儿也假模假式的很是崖岸自高的最后白了张劲一眼后,清了清嗓子开奖。这老爷子好为人师的德行又来了。>
“北宋的时候有书法四大家,你们知道吧?”>
柳老爷子很有老师样儿的和四个‘学生’展开了课堂互动。>
然后,张劲这个有些自我表现欲望的‘好学生’立刻抢答:>
“知道,好像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吧?”>
结果,张劲这个抢答的学生不但没有得到柳老师的表扬,反而迎来了一个很是鄙夷、很是深邃、很是无语的大白眼儿。>
“到底是你的历史老师误人子弟呢?还是你这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呢?你说的这四位是楷书四大家好不?再说了,这四个人哪个是北宋的了?>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唐朝的,也就是赵孟頫这个人能算半个宋朝人,还是一半南宋一半元朝。”>
于是,在张劲老爸促狭的笑容中,在叶红扭脸颤肩的嘲讽下,厚脸皮的张劲也有些赧然了,讪讪的说:>
“那我记错了,嘿嘿……您老接着讲!”>
宋史张劲只看了一点儿,因为那段历史比较憋屈,所以看着不爽的他就将之扔在了一边。刚好就没看到介绍宋时四大书法家的这一段儿。>
斜了底气不足的张劲一眼后,柳老爷子继续开讲:>
“北宋的四大家为苏、黄、米、蔡。也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说到这里,柳老爷子指点着刚刚询问过张劲的那处印款儿说:>
“四大家中第三位的米芾,就是字元章,号鹿门居士!”>
虽然对这北宋四大家的概念并不了解,但是其实上这四个人就算是单拿出来,老张家的这四个老少也都听过,至少是耳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项全能 最新章节第275章 米氏云山,网址:https://www.xbqg9.net/20/2061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