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八)(2/3)

作品:《与南宋同行

东南西北的口音,然后又是推,又是用驴子拉那样一辆铁车,真有意思。

王德发教授把着车子的把手,一脸的严肃,像是给王爷驾车的马夫一样。

他要这些山核桃是为了榨油。

说实话,别人没有啥感觉,他可受不了芝麻油炒菜的味道了,太香人了。

核桃油可是好东西。

核桃的油脂含量高达65%~70%,居所有木本油料之首,有“树上油库”的美誉。

随随便便压榨出来,那就是“东方橄榄油”。

核桃油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65克的核桃油便可提供约6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米饭热量的-4倍。

这东西新鲜纯正、营养丰富、口感清淡,脂肪酸组态近似母乳,易被消化吸收。

王德发教授心里算了算,他这次收了差不多五百多公斤,按一百公斤带壳核桃能出二十五公斤核桃油算吧,这一下子就一百多公斤了。

关键是那些山民还说过此物不太好卖,那山上还有众多,比比皆是。

王德发教授当时就高兴了,对啊,你们开壳太费事了吧?我可不怕。

他认真地说了,此物有多少要多少,你们攒着,我下个月派人来拉,价钱不变的,只要你们仍然把青皮去了。

这个大宋时空中,不可能不知道山核桃可以榨油的,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难在他们不会取仁,如果单靠人工砸取,太费事了,而且成本太高。

王德发教授笑了,心想,不懂了吧,你们?在我们那面的世界里,山核桃去壳机才二万不到!

当然,我们不会浪费虫洞能源带过来一台了,我回去就做一个人力压切开壳的!

守着若大的天目山竟然只能吃芝麻油,笨的。

回去的道路非常好走,一路无话,大家很快回家了。

红水溪工业园区的基建工作现在已经进入尾声,本来张国安要求的一通一平一建工作就是相当简单的。

把这里与主要道路的交通道路打通,园区内地面基本平整,十几间木板房搭建完成。

工匠们现在正在红水溪里围堰,正在乒乒乓乓地砸着木桩。

张国安教授和牙郎马云站在溪岸上看着他们干活。

那一群大宋技工学生也不嫌累,在整个工业园子里乱窜。

这里还要小心火灾,所以各个作坊之间离的远了一些,够他们跑一气的了。

吴迪和吴杰两个人没有跑,这一路上他们都对这个三车感兴趣。

他们蹲在车下认真观察着,他们绝对不信这个车子是要靠牲口拉的,但是到底靠的是什么,他们又实在是不知道。

吴杰说:“刚才听王教授脱口说出:魔拖……莫不是能驱使魔鬼?”

吴迪说:“不好说呢……细细观之再问。”

张国安教授看见了他们带回来一大堆核桃,想了一下说:“你要用它榨油?”

“对,那壳还可以制炭……”

张国安教授笑了,说:“真是好主意,这个天目山地区一年产几千吨没有问题吧?”

“我听那些山民的描述,至少一千吨没有问题,深加工的生意有干头。”

张国安教授看到那个吴迪和吴杰两个人开始小心地摸着那车上的零件了,他们不是兄弟,两个地方的人。

他没有理会,继续说:“意外惊喜啊……对我们来说,开壳技术不难。”

王德发教授说:“先用人工开壳吧,我去找铁匠,陪着他打制。这个就要精细一了,我怕他弄错了数据单位。”

王德发教授回来后都没有休息,人年轻了便浑身是力气,有事情喜欢直接做了。

他直接去找了铁匠。

张国安教授让牙郎马云也直接去领着大宋技工学生们搬家。

冬季,本来是牙郎马云生意最清淡的时候,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年的冬天反而最忙了,全是这帮子海外商人的活计,一个多月内的收入竟要比上一年了。

每年的春秋两季,他都帮着别人收些草药和山货,赶上好时候介绍些木料活,那才是大活,但是机会不多。

所以他以前的日子不过尔尔,认识了这些海外行商可真好。

他们还走了三个人,说是在临安府那里有个仓库,是很早以前就建起来的,还要再取一些货物来。

牙郎马云心里想,为何不在临安府贩卖?那里收获可是远远比这里要多的!

但是眼睛一转,又想,他们走了对自己可一好处也没有了,便憋住了口。

他开始带着那些学生们搬家了。

他这一阵子也一直陪着张国安教授在这里监工。

主家那个有高大身材的娘子每一次来送饭时,还都带着他一份,这让他一开始时不好意思,后来慢慢坦然接受,主家的这饭菜真是好吃,寻常物也能做出不寻常的味道。

再看那工匠们在工地上吃的饭菜,不堪入目了;甚至回家时再吃老妻的饭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南宋同行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八),网址:https://www.xbqg9.net/22/220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