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公孙正央(1/2)

作品:《五岳传说之幽冥劫

他们师徒,从西极返回华山之时,只用了半日,而幽冥沼泽,就在华山和西极之间,因此仅用了两个时辰,他们便达到了,幽冥沼泽的边缘,幽冥沼泽之中,依然是黑暗如昔,恶臭满布。借着天边,那轮红日的光,他们先将周围的情况,探查清楚,以免他们,在未动手之前,便被发现。

四下探查之后,发现并无,隐藏的危险,于是师徒六人吗,便驾御法宝,飞到了那道,隐形屏障的近前,观察幽冥沼泽中,那大殿中的情况。大殿四周,一直有魔兵,来回巡逻,尤其是那块,写有“育魔地”石碑的附近,守卫甚是森严。正当六人,想办法,寻找合适的位置,施用“太和五行阵”时,忽觉后方,有一股甚是强大的气劲,向他们攻击过来。他们师徒,连忙躲闪,从那股气劲之中,可以感觉到,十分强横的邪魔之力。

躲闪之后,他们便扭身观看,究竟是何人偷袭,只见较远处,站着一个身穿白袍之人,头发没有挽起,而是披散着,模糊的面庞之上,看到发着红光的,硕大双目,十分浓密的剑眉,眼眶周围,无缘故地,多出了黑色得一圈。由于距离还很远,因此他们,还不能仔细分辨样貌,但是他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出,此人并不是,妖魔所化现,而是有凡人之躯。

随着那人,逐渐走进,他们才看清了,那人的全貌,那人的穿着和样子,确有很大的反差,他的穿着,颇为飘逸,而面目之上,确有一副狰狞之相,相比此人在,堕入魔道之前,定是个弱书生吧。那个见对面的,一老五,六人一直在观察他,心中有些怒火,十分狂躁的道:“所来何人,竟敢擅闯我幽冥沼泽,魔族圣坛,尔等是不想保命否?”

不听声音便罢,听到声音之后,公孙铉五人,只觉那声音,甚为熟悉,因为那声音,他们听了,有十年之久,那边是他们,行踪一直成谜的父亲——公孙正央。于是五人,便有些慌了神,纷纷出对于,面前此人的怀疑,因为此人的声音,他们太过熟悉,虽然样貌与他们父亲相比,已经大变,但是声音却,绝对不会认错。于是,公孙铉便,赶紧将此事,告知师尊,鬼骨真人,听完之后,也觉得甚为蹊跷。

为了进一步确认,公孙铉试探性地,回道:“在下公孙铉,乃是五行盘古宗,金宗宗主,我们来此地,是为了收服,这幽冥沼泽中的,一干魔众。”公孙铉在的时候,特意先报上了自己的名号,他需要看,所来之人的反应,来确定此人,是不是他们失踪多年的父亲。对面之人,听到“公孙铉”,三个字时,身体不禁一震,差一点就跌倒了,更像是公孙铉的话,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而此时,公孙铉已经可以断定,对面所来之人,正是他们的父亲,无论是人是魔,他们总要礼尽孝道。于是五人纷纷,撤掉法力,落在少有的,一块平地之上,一同跪下,并道:“孩儿,拜见父亲大人!”,而对面之人,对于公孙铉五人此举,更是震惊万分,身体似有,再也无法支撑的情况,不过一会之后,他还是稳定住了心神。因为他看到,公孙铉五人,又祭出了法宝。

再对面之人,确是已经,堕入魔道的,公孙正央,既然自己的声音,已经被自己的,五个儿子识破,他也不必再,伪装自己。于是他便,使用邪魔之法,去除掉了,面庞之上的伪装,而恢复了原本的样貌。而这个样貌,在五人回归,华山之前,曾经无数次地,萦绕在心间。而公孙铉五人,没想到的,多年不见,父亲竟然,堕入了魔道,这难道就是,前些年他,一直不见行踪的原因吗?而且此时,公孙铉还想到了,母亲生前,留下的那封残信,终于忍不住地,问道:“父亲,多年未见,六年之前,我们五兄弟,回乡祭母之事,便希望有朝一日,能寻到您。没想到,长久分别之后的,初次见面,竟然是在此处,而且你口中,还的是,我幽冥沼泽,您可知这幽冥沼泽,是何地方,您又在为谁做事?”公孙铉言语之中,有些悲怆之感。

听到儿子的质问,公孙正央,沉寂了片刻,他沦落到,如今的地步,确是可惜,但也是他咎由自取,但他万万不该,做那件至今,心中仍万分悔恨之事。这些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脑中,所以他也只能,假装镇定,道:“看来我儿,今非昔比了,如今已经成为,天下正道中,崛起之后辈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父子多年未见,初次见面,便成了死敌,宿命使然啊。为父到底,会落到如此田地,不便多,我为何人做事,心中自然知晓,如今我已是这,幽冥沼泽中的,育魔地大护法,这里的所有魔众,皆听我调遣。”言语之中,还带有几分傲慢。

公孙铉五人,却是如何,也无法相信,自己的父亲,竟然堕身成魔,这也枉费了,当年镇元大仙,游历之时,对他的悉心教导了。除了公孙铉,其他四人,也想从公孙正央,口中问出,这些年当中,他究竟出现了,什么变故,才会落到,如此的田地。但是公孙正央的态度,已经让他们觉得,他们已经不可能,从面前这个,已经不再认识的,父亲口中,知晓些什么。

此时,鬼谷真人,提醒五人,不要忘记,今日前来的目的,既然问不出什么,一正一邪,已成对敌,便不要再去,想什么父子之情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岳传说之幽冥劫 最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公孙正央,网址:https://www.xbqg9.net/23/233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