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www.xbqg9.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www.xbqg9.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1920章 继续(2/3)_重生明星音乐家_笔趣阁

第1920章 继续(2/3)

作品:《重生明星音乐家

的。

可直播间里,就没那么多的讲究,各种弹幕刷得飞起。

像是这会,满屏的问号很能表达观众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大抵意思就是,“这首乐曲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谁听懂了呀!”

“听不懂就对了,听不懂的就是艺术?”

“光怪陆离,音乐的名字已经说明问题啦!”

“我还是喜欢哥哥的音乐作品,旋律和节奏都是无可挑剔的。”

“真的欣赏不来呀……”

“看到大家都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其实是作者想要通过旨在通过强弱、快慢、音区音色变化来突出音乐的戏剧性。算了,我编不下去了,还是看哥哥怎么说吧……”

直播画面中,秦放歌倒是给出了相当不错的评价,但他也说了,“这样的音乐风格,普通观众怕是难以接受。”

平心而论,毕剑飞的这首作品很意识流,在专业人士的眼里耳中,评价都跟秦放歌差不多,但对普通观众而言,就真是听不懂呀听不懂。

但秦放歌还是鼓励毕剑飞这样的创作者们,继续努力,他也给出了自己专业的意见。

但也并不是说,怎样修改,会让观众变得容易接受。

关于这点,其实从毕剑飞这个主题出来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是比较小众的音乐作品,说“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之类的,还真是有点抬举它了。

秦放歌主要做的,就是帮助毕剑飞,从他设想的音乐主题开始,一步步构建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完整世界来。

音乐作品名字就叫“光怪陆离”嘛!

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病的世界,说艺术家都是些疯子神经病其实也没什么不对的啦!

秦放歌这位作曲大师能给予的指导,都是尽可能给到毕剑飞。至于他将来能走多远,写出的作品能否受到观众的喜欢,就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第二位学生也是华夏音乐学院的,在读作曲硕士研究生李如存,他带来的钢琴作品是《年轮》,构思源于时间和自然的关系,全曲分为五个片段,由一个悠远的序幕引入展开,乐器层层叠入交织后再慢慢退却。

这首作品观众们结合音乐的标题,欣赏起来倒是会更容易些,但在弹幕中的讨论度,却没有之前的那首《光怪陆离》高。

这倒也是特别正常的现象,中规中矩的音乐作品,热度肯定是没有那些特别能引起争议的作品高。

这不,哪怕晚上还有中场休息的时间给观众们探讨和交流,大伙对这首曲子的兴趣都还是没那么浓。

现场的观众们也是如此,也是因为大家现在的口味都被秦放歌给养刁了,他自己的话,现在拿出什么样子的音乐作品来,大家都不会觉得特别惊讶了!因为都已经习惯了,麻木了!

秦放歌作为老师,还是矜矜业业的,把他自己的作曲教育事业做好。也分享他的创作心得和经验,即便是不懂作曲的观众,只要认真听他的大师课,也都是能对作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曲并不是一个灵感,就能撑起全部来的。

很多时候,大家所以为的灵感,其实只是一个音乐动机的延伸,也可以说,整首曲子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音乐动机或者是主题,用英文的话就是idea,就跟“中心思想”差不多。

这晚上的最后一个学生,同样是来自华夏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王灵雅,她年龄最大,这都念到博士生了。

王灵雅带来的钢琴作品是《落霞》,也如很多观众猜测的那样,取自王勃《滕王阁序》的千古经典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样从古代诗歌作品中找寻灵感,并不稀奇,关键还是看作者的水平如何。

秦放歌自己的音乐作品中,琴箫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最为典型的,其他像是《琵琶行》、《长恨歌》等民族音乐协奏曲作品,目前还没有在正式场合演出过。也只有秦放歌最资深的粉丝,才知道有这些作品的存在,但也都是只问其名,不闻其声。

但在华夏音乐学院里,这些早就不算什么秘密了!

没办法,华夏音乐学院就这么大点地方,秦放歌今天晚上吃什么,只要用心去八卦,都是可以打探出来的。平时大家都没这么无聊就是了,有这时间,还不如自己多练练琴练练声乐写写文章什么的,音乐学系的学生们写文章最多,他们的专业就是这个,对各种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总结之类的。

王灵雅的心还不算太大,没有说把整首《滕王阁序》都写进来,可就是这两句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对艺术创作者们来说,仍旧是个相当宏大的主题。

关于两首佳句的各种赏析解读,都需要相当的水平。

这两首诗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星音乐家 最新章节第1920章 继续,网址:https://www.xbqg9.net/28/28689/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