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8章 造梦人(2/3)
作品:《重生明星音乐家》的,不可能一直蹲守直播间。
五点半基本都能抽出空来,看看直播,简直就是人生乐事。
秦放歌今天还是一如既往,帅气阳光,哪怕抱着琵琶,也掩盖不了他的英雄气概,观众们不会觉得他很娘炮这样子。哪怕他所演奏的音乐,很多都是低沉忧郁,凄美哀伤的,大家也不会觉得特别阴柔。
“这首《琵琶语》不作为课外作业,大家听听就好。”秦放歌却不着急布置课外作业,先来了首《琵琶语》。在另外时空,林海的这首《琵琶语》,通过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而广为人知。
秦放歌还是特别懂得粉丝们想法的,照顾得也很周全,也是由易到难。
一首琵琶语下来,他这也算热好了身。
学琵琶的人也都了解,这只是个开始,这首曲子的演奏真的不难,他们可以很快就拿下来,但演奏得怎样,就看各自的水平和造化。演奏给普通观众听的话,就没那么讲究,有好听的旋律,缠绵悱恻的情感传达就足矣!
“《歌舞引》!”不需要秦放歌多做什么言语,学生们也都知道,这应该是作为课外作业,要大家去练习和演奏的。
听名字就能大致明白,这是首节奏比较鲜明的作品,载歌载舞嘛!
而等秦放歌示范演奏之后,大家也就越发明白,这确实是首难得的琵琶佳作。具有鲜明轻快的节奏,活泼爽朗的性格。就像音乐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那样,既有如歌的吟诵,又有似舞的情韵。
学琵琶的都听得比较明白,在第一、二、三、五乐段,是舞蹈的象征,第四乐段则是歌的吟诵形象。
通过网络直播间收看的学生们,甚至能看得更加清楚,因为有导播给予的近景特写。秦放歌在这首曲子的指法的运用上,则是巧妙地使用了扣搭法,曲调因而显得活泼、矫健。尤其可贵的是其中穿插了泛音段,用泛音作结,这更增加了音色的对比和前后的呼应。乍听来似乎变化万千,但音乐却始终贯穿在万变不离其宗的统一的歌舞形象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受。
总之,这是一首值得大家去练习的琵琶作品,难度可不低。
不过没等大家多做回味,秦放歌就又继续下一首,“《虚籁》!”
同样是来自刘天华的作品,创作于1929年的琵琶曲。这首乐曲在演奏上借鉴了古琴绰、注的演奏技法,同时大量运用了琵琶传统技法中左手的“拢、捻”技巧,包括吟、打、带、泛音等演奏技法进行创作,表现了作者错综复杂的心理变化。
同时,刘天华还在乐曲中运用了北京当时流行的包括大鼓、三弦拉戏等民间音乐元素进行创作,使这首乐曲在拥有很深的民族音乐特征的基础上更具有浓郁的地方音乐特征。
这样的作品,也是学琵琶的学生们,必练的曲目之一。
秦放歌自己是知道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的,他在演奏的时候,自然能融入那样的时代背景下。
整首曲子的速度在乐句间频繁变化,产生强烈语气感在整首作品中从节奏的张弛、力度的消长和节拍与速度的转换中,都充分体现了琵琶的表现力。他也用这件乐器把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倾诉出来,语气由急到徐,再由缓到急不断变化,表现出作者在思考着中国音乐的条条出路,但尾声回归虚渺,反复思忖后,仍然要面对无奈的时局,和不确定的结果,同时,一切出路的设想,在思绪起伏后归于平静。
在秦放歌的想法中,其实时下和当初刘天华所处的音乐环境,还是特别相似的,未来会如何,都有些漂浮不定。
最后,秦放歌也是惯例的拿出大型乐曲作为结尾,“琵琶协奏曲,《静夜思》!”
好吧!
这样曲子的名字,观众们就最熟悉不过。
李白的这首诗歌大家都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历来以此为灵感,谱写的曲子可是相当多的,秦放歌的作品,有没有什么新意,或者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都还是特别值得大家期待的。
既然是琵琶协奏曲,时间肯定短不了,起码也得十分钟以上吧!
这首作品,自然也不是秦放歌的原创作品,而是另外一个时空的作曲家肖江创作的大型琵琶协奏曲,他只是“拿来”,当然,少不得加以改编和进行“再创作”,这样的过程,也是每位演奏家都会经历的。谁也没办法完全复原作者的想法,只能说的竟可能的去还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作品描写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复杂情感。琵琶弦上慢挑轻拢,幽咽断续,而后郁积的情结奔流而出,仿佛再现了千年以前的那个月夜,长安的夜宁静如水,用琵琶把诗人逝去千年的那段光阴寻找回来,让后人来感动、凭吊、回味、追忆共鸣。
秦放歌在演奏的时候,整个华夏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就只有他的琵琶声,含蓄,静谧,游子的思乡之情贯穿始终,却又有着无比浪漫和飘逸,一如诗仙李白的性格,天生桀骜不拘,洒脱爱自由。大鹏一日同风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星音乐家 最新章节第2008章 造梦人,网址:https://www.xbqg9.net/28/28689/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