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李贤的创举(2/4)

作品:《三国之乱臣贼子

加上其余三郡,那李贤这一遭便走的很有意义。

徐庶智计无双,之前提出刘表只是为了让李贤多加小心,眼下,既然李贤早有防备,他便放宽了心,道:“孙氏在江东颇有声望,使君南下,须得小心应对才是”。

“元直不必担心,谅那孙策也不敢欺瞒与我!”

李贤自信满满,糜芳却不甚乐观:“使君从来没去过南方,只怕不晓得南方行路之难,仲夏时节,天气炎热多雨,道路泥泞,不利大军出行呀”。

李贤微微一笑:“走水路如何?”

水路?众人面面相觑。

自古以来,大军出征都是在陆上分胜负,骑军、步卒是战场上的主力,昔日,秦始皇为了控制郡县,修建了宽阔的驰道,为的就是能够便捷的投送兵力。

如今,李贤要走水路,这是什么意思?

陈宫初至徐州,还没见识过糜氏庞大的船队,可徐庶、陈登却早有耳闻。

李贤所言虽然震撼,然而,刹那之后,几人便纷纷反应过来,青州与辽东贸易多次,徐盛的神策军便有过乘船经历。

难道说,此番进取江东,李贤打算行船南下?

看来,水路运兵一事李贤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挑选神策军!

缓过神来,糜竺最为欣喜:“使君的意思是用大船运兵?”

李贤笑道:“不错,江东道路泥泞,谁也想不到我会反其道行之,不走陆路偏走水路,等到我大军抵达,便可以起到出其不意地效果”。

陈宫默然不语,对不理解的事务,他从不妄下决断。

徐庶等人却赞不绝口:“使君奇思妙想,我等佩服”。

三国时代,孙吴政权是水上运兵的先驱者,为了统治夷州,孙权令水军大将卫温统领万余兵马渡海南下,在此之前,历史上从未有水路大规模投送兵力的战例。

只要李贤大功告成,他将成为水路投送大军的先驱者。

无论在什么时候,创新都是令人钦佩的,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创新意味着莽撞,一旦失败,必定会沦为他人笑柄。。

如果不是李贤已经有过成功的例子(神策军奔赴辽东),如果不是李贤从未败绩的光辉过往,徐庶等人一定会劝李贤三思而后行。

不过,此时此地,众人却没有太多反对的意思。

李贤既然敢作出大军水运的决定,必定有了充分的准备。

与其劝阻李贤收回决定,倒不如仔细思量,完善其中可能的疏漏之处。

于是,在陈宫惊讶的目光中,徐庶等人纷纷建言,查缺补漏,李贤非但没有恼怒之意,反而习以为常。

虚怀若谷!不知不觉间,陈宫对李贤的评价又高了一个层次。

个人之力总归是有限的,作为一方霸主,能否虚心纳谏是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楚汉争霸,刘邦之所以笑到最后,就是因为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反观项羽,刚愎自用,得了个“竖子不足与谋”的评价,最终自刎而亡。

前车之鉴不远,可总是有后来者不知进退。

兖州吕布空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所做作为却与项羽很是雷同。

头脑简单,只懂厮杀的武夫虽然可以取得一时之胜,却终归会为他人做嫁衣。

陈宫选择李贤就是因为觉得他与吕布大为不同,有成为一方枭雄的可能。

现在来看,李贤倒是一个值得投靠之人。

大事商议妥当之后,李贤郡府便以最快的速度运作了起来。

‘药’物、粮秣、军械全都要准备,也幸好是船运,否则的话,两万兵马出征起码要耗费数万民夫之力。

五日之后,徐盛统领神策军抵达下邳城。

这时候,徐州的地形地貌与后世里大不相同。

下邳城外的泗水流量极大,足以支撑数千石的船只,而淮水与泗水接连一处,由滨海城出海。

糜氏船队若想抵达下邳城,只要沿河逆流而上便可以了。

长途跋涉而来,神策军人马俱疲,若不休整一番,仓促上阵极有可能影响战力。

反正江东的战事一时片刻也不可能结束,多耽搁几天的时间倒也算不了什么,而且,糜氏船队正在奔赴而来的路上,等船的时间,正好方便大军休整。

此时,各路细作云集下邳城,神策军抵达的消息,第一时间便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

袁术听罢之后不屑一顾:“李贤小儿不知死活,我江东正是多雨时节,除非他能长翅膀飞过来,否则的话,两月之内,青州军不可能抵达九江”。

纪灵大为赞同:“青州军不过徒有虚名罢了,使君且等着,若那李贤真来送死,我一定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袁术“哈哈”大笑,他心情极佳,因而就在刚才,他已经见了刘表的信使。

为了对付孙策,刘表愿意出兵相助,只是,使者还提出一个要求,若是见了锦帆贼甘宁,务必将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乱臣贼子 最新章节第387章 李贤的创举,网址:https://www.xbqg9.net/29/2900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