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保税区潜在优势(1/2)

作品:《步步高升

与戚芸吃过早饭之后,回到办公室,方志诚接到了宋文迪的电话。齐氏团体的项目启动资金已经到位,下一步便是着手实行,政府必需要给予配合,如何配合,自然落到招商局的肩上。

宋文迪在电话里的语气凝重,沉稳而有力:“齐氏团体固然现在已经将首批资金注进,但这还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吸引齐氏团体的后期资金尽快到位,并赞助齐氏团体做大做强,这是当务之急。”

宋文迪的担心很有道理,齐氏团体的首批资金并未几,只占总投资项目标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十二亿左右,假如见势头不对劲,后期撤资,也是有可能的。

方志诚点点头,眉头锁起,提示道:“老板,假如真要想齐氏团体下定决心,光靠东台县政府的处所政策还略显不足。”

宋文迪挑了挑浓黑的剑眉,知道方志诚总是有出人意料的想法,怀疑道:“你说说看,毕竟还需要其他什么支撑,只要是市里能够争取到的,必定想法想法的给予赞助。”

“保税区。”方志诚缓缓道。

他此前跟宋文迪隐晦地表现过,假如真想让东台县能够成为银州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必需要争取国家当今最大的财政支撑,而保税区便是最有上风的政策。而且,方志诚与齐豫的沟通过程中,也懂得到齐氏团体对保税区也很感兴趣。

在“东方迪拜·东台”的招商项目书中,方志诚也勇敢地参加了这一理念,现在全国保税区不到十个,假如东台能够在争取到,那么无疑便站在了经济试点地区的最前沿,可以是在全国进行竞争。

不过,保税区并非那么简略能够申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审批,而且假如没有省部级气力从中斡旋,根本不可能实现。宋文迪也只是刚刚升为副部级,以他的能量还不足以推动东台成功申请保税区的资格。除非李思源愿意从旁推动。李思源是学者型官员的代表人物,曾经一手推动不少经济制度改革。

宋文迪叹了一口吻,脸上露出一丝难色,道:“至于东台申请保税区的事情,我已经与思源书记沟通过几次。从他的态度来看,并不坚定。所以还需要从长计议。”

方志诚听说李思源不支撑东台申请保税区略有扫兴,不过他也能懂得,从省委书记的角度来看,东台固然在全省县市之中尚可,但也不至于将如此上风资源集中到此处。省委书记要照顾全局,尽管对宋文迪亲睐有加,但在资源的利用上,也要做到公平公平,不能够太明显。

方志诚并不逝世心,持续强调保税区的重要性,沉声道:“老板,咱们以前讨论过城市的世界视野,假如没有与世界接轨的政策赞助,银州又如何能成为一个世界城市呢?东台假如能成功申请到保税区,对于银州的赞助是宏大的。现在齐氏团体将资金注进东台,正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宋文迪沉吟许久,方志诚说得没有错,齐氏团体将东台视作在大陆投资的第一站,引起了淮南的高度器重。假如趁机提出支撑东台成立保税区,还是具备必定的可能性。

宋文迪笑了笑,叹道:“我再想想其他方法吧。”

方志诚恳中一喜,他对宋文迪很懂得,一般他说这种话,基础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定然要对东台申请保税区采用一些特别手段了。

比起宋文迪,方志诚还略显稚嫩了一点,这不仅仅是处理问题的成熟度,在官场上的资源厚度,也是难以相比。方志诚才进官场一年多,在推动保税区上,没有太大的能力,所以必需要竭力说服宋文迪,这样才干够使保税区成型。

假如一旦东台能够成功申请到保税区,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一百二十亿那就变成小菜一碟。在未来三年内,招商引资千亿,也并非不可能。

对于外资公司而言,保税区太具备诱惑力了。外资企业在保税区设立企业,正当避税,动辄便能节俭数千万税收,随着华夏对外贸易越做越大,这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假如东台能具备这一条件,那么招商局的工作难度无疑降低了不止一筹,同时更轻易吸引外资进进。

宋文迪蓝本将方志诚下放到东台,是盼看他一方面历练自己,另一方面帮自己理顺东台复杂的情况,并没有预感到方志诚会在东台如此投进,完整沉浸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之中。

挂断了电话之后,宋文迪不仅笑了笑,不得不说,从方志诚的身上,他瞧出了几份自己当年的影子,官员大都怀揣着热血与理想进进仕途生活,但伴随着时间的变迁,那种热情又会被郑重所代替,缺乏了一股闯劲。

宋文迪眼眸中闪出一道精光,托腮沉思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固然李思源不太赞成在东台设立保税区,由于这会影响他作为省委书记在全国的布局,但作为银州的一方大员,必须从自己的利益的出发,争取上风政策。

宋文迪是李思源派系的亲信大将,不代表着他的资源只有李思源这一个道路,在过往十多年的时间,他累积了一些很隐蔽的资源,只是暗躲得很深,极少人能知道。不过,这些资源一旦动用了,引起的副作用也是极大的,会损坏省委的某些布局,同时引起李思源的不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步步高升 最新章节第230章 保税区潜在优势,网址:https://www.xbqg9.net/29/2920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