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大框(1/2)
作品:《血棺材》当时我跟建国都吓坏了。最后只找到了带斗笠的那位同志,可是他的脸....我们真的不想扔下你们。”
老吕道:“老乡,我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还不如你呢。我那时候都尿裤子啦。”
老吕的幽默显然没有多大作用。良久,林山宝才缓缓端起饭碗,默默的吃起来。
饭后,林山宝找了架二人抬,与建国一起抬着王立春,一直送到山脚下最近的一个村子。到村子了,林山宝张罗着找了一辆毛驴车,我们一路赶往市里。
夜里两点我们才赶到西安,五哥将王立春安置在医院。医生王立春伤势过重,需要住院半年左右,出院之后也得静养一年。
王立春对此有很大意见,对五哥:“这点伤不算啥,侯爷,我还得跟着你。”
五哥道:“你给我好好养伤。”
完,五哥便离开病房,不知道去了哪里。老吕在五哥的要求下也做了简单的消毒包扎。
晚上由我照看王立春,他一直自己只是受点伤,还算不上废人。我知道,他越是这样,明他心里越难受。少了一只胳膊的他,有可能再也没办法跟五哥下墓了。
于是我便转移话题,跟他聊些他家乡的事。
王立春:“我是吉林人,祖籍山东,跟你算是老乡。祖上闯关东逃到吉林,却没能逃过饥荒。大量成年人出去找粮食,回来的却没几个。他们大部分饿死在路上,就算回来的,也没找到粮食。村里的孩子们眼看连树皮都快吃不上了,我这心里,难受啊。我提议去抢点粮食,可是那年头,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哪里有粮食可抢。后来就遇到了侯爷,我们村的孩子算是有饭吃了。侯爷他不只是为了孩子,也算是为自己积点阴德………”
就这样,我跟王立春聊了一夜。早上时,五哥回来了。王立春的事都已经安排了,让他在这里养伤。老吕一早回了广州,将几件明器带回去并联系买家。
五哥对王立春道:“我听北京有两个已经成了气候的古玩市场,有些东西可以合法买卖了。我准备带常书和悠然去看看,毕竟咱手里的都是好玩意,不能总是便宜了那些个洋人。”
王立春笑着道:“那敢情好,总算是不用昧着良心跟洋毛子打交道了。倒出来的东西,太扎眼了不好脱手,一件普通的绿头(翡翠)就有可能被枪毙。普通的明器又看不上眼,倒出来都不好意思出手,怕被同行笑话。我认为,应该在全国开几家古玩店。不管是买进也好,卖出也罢。一是可以方便自己买卖,二就是收集一些信息。”
虽然王立春笑的很爽朗,其实我们都明白,他不能跟着去,心里不好受。
没有道别,我们当天下午便坐火车去了北京。
抵达首都,常书在火车站买了一张地图,我们便依照地图坐公交车直接去宜武公园北门。一路上,看着穿梭的公交车和干净的柏油马路,我不住的感叹首都的繁华。
到宜武公园后,常书找了家旅馆,订了三个房间。
五哥安排我们住下,道:“常书,你明天去打听打听开店需要办理哪些手续。然后让老吕弄些不太扎眼的玩意过来填充一下店面。还有你和悠然到处转转,看有没有合适的地界,有的话能买就买下来。晚上八点之前回来,我还有别的安排。”
完我们便各自休息了。
第二天,我们按照五哥的要求天不亮就满北京城溜达,见到有些农民用自行车驮上两个大筐,装着十里八乡收来的老瓷器,十辆八辆结队,往地安门、虎坊桥等物商店送货。“车队”来得早,这些商店还没开门,门口已经排起长队。我们在这些队伍旁边,看到“傍”着一群城里人,与农民搭讪、闲聊。这都是北京玩古玩的“先行者”。由于物商店收货,出价很低,一对“三百件”瓷瓶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收购条件也十分苛刻,稍有伤残,即被拒收。而门外那些“先行者”,则伺机过来谈价,把农民卖不出去的货截留下来。
我跟常书找了一个四十来岁身穿西装的“先行者”,比其那些穿着军大衣的看起来专业不少。这人只有一只眼睛,眼光却要比其他人毒,收的东西虽然不多,却都是榜眼货(拿的出手的货)。每相中一件就用放大镜看上半天。常书让了根烟给他道:“大哥,您这一天收成怎么样啊?”
北京人健谈,接过烟道:“您刚来北京吧!告儿您,这叫“追大筐”,虽然看着不容易,可比吃公粮强上不少。您二位要是有好物件,可以来这找我,我一般就在这一片活动。不过过段时间这交易市场可能要搬到潘家园,您得去那寻我。实话跟您,我有销路,收的价格绝对比店里高上五成。”
“您的销路该不会是卖给老毛子吧?”常书随意道。
“瞧您的,在**的光辉照耀下,咱这点觉悟还是有的。”然后压低了声音道:“是销往香港和台湾,虽然台湾是老蒋的地盘,不也是咱中国人不是!”
常书道:“哦?大哥路子挺广,不知这一趟买卖收几成皮毛?”
独眼将烟头扔掉道:“看不出来兄弟内行啊!其实我也就赚一跑腿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棺材 最新章节追大框,网址:https://www.xbqg9.net/3/32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