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宫议事(1/2)
作品:《摩云剑》京都洛阳,皇宫,永宁殿。[][].[][].[]【更多精彩请访问】
当今圣上尉迟居中而坐,身后的b龙椅漆色斑驳,看得出已经年久失修,这位大魏朝的b皇帝正在践行他‘身俭政勤’的b诺言。
尉迟氏的b祖先几百年前还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b游牧部落,后来经过长时期的b东征西战,其中一部建立了北魏朝廷,而尉迟氏的b祖先也成为北魏朝世袭贵族,也是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后来,北魏孝帝为博大精深的b中原化所折服,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并大力推行士儒学,还下令所有的b族人一律改为汉姓。尉迟姓氏自此诞生,逐渐在中原繁衍生息。
如今天下又乱,尉迟氏的b后人借机再次主政中原,恢复了尉迟祖先的b国号‘魏’。
尉迟此时被手中的b奏章带回了陈年的b记忆之中,不过百十字,足足看了有一刻钟的b时间,才将奏章放回桌子上,抬头问道“此消息确实?”
“兵部和工部半年前已经派人前往桐柏山打探,根据他们传来的b消息,当地乡民早已屡有收获,而且也找到了‘伴金石’的b踪迹,但是不经过深入的b挖掘,谁也不敢确定到底是不是可以开采的b金矿”。
面前汇报之人乃皇上一直信任的b近臣沈居安,虽然如今脱去了道服换上官服,倒也没有粘上太多官宦之人的b油滑之色。
“晋汉和唐楚可有什么动静?”
“还没有大的b动作,但是兵部已经发现了几国派出的b细作,现在桐柏山偷挖盗采的b人当中也存在着与他们有关联的b势力”。
皇上拍着龙椅上的b扶手道“如果真是个金矿,朕就可以招兵买马,提前完成宏图大业”。
沈居安劝道“皇上,唐亡以后天下分崩,近百年来奸佞当道、恶匪横行,臣以为只要陛下能够重树礼教、规化民心,天下百姓自会归附。天子者,并不一定要兵强马壮者为之”。
皇上看了一眼沈居安,道“咱们初次见面时,你告诉朕‘十年养民,十年强国,十年平天下’,还只要有十万精兵,五年存粮,自可收复天下疆土。如今一半的b时间过去了,中原百姓经过这些年的b修养生息,也得上的b人多粮足,如果有了黄金再买些兵马粮草,收复天下岂不是一蹴而就?”
沈居安急劝道“皇上,兵乱已久,民不聊生。你就是买尽天下的b马,又有多少?况且晋唐楚三国从旁虎视眈眈,怎么会纵容我朝扩充军备”。
皇上冷笑道“此时不比从前,我就不信唐楚会为了身外之物,再和朝廷大动干戈”。
沈居安道“皇上,桐柏山位于四国边界,晋唐楚所想的b都是蚕食朝廷的b领土,而金子不过是迷惑人的b障眼之物。十几年前,岳隆安就受到这些金子的b诱惑投降了南唐,结果唐楚瓜分了山南之地,从此朝廷再无长江之土。如今的b淮南节度使马雄和南唐多有来往,难保过去的b事情不会再次发生。”
沈居安看到皇上还在犹豫,继续劝道“就连石敬塘这种‘儿皇帝’都能够归还农民在自家田里挖到的b金饼,何况陛下?圣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只要陛下重视农商之道,天下百姓才会安于劳作。只有陛下持天下道,百姓自会视陛下为天子,那些割据一方的b节度使又能翻起什么大浪”。
皇上听完问道“那你要怎么样?”
沈居安回道,“如今还不能确定是不是金矿。我们只能暂作观察,另外皇上可以借此次机会试探一下各路节度使的b态度,特别是淮南节度使马雄,然后再做决定”。
皇上点了点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要不要工部再派些工匠前去桐柏山勘探?”
沈居安道“几百里山川,再多派几百人也无济于事,好在已经有不少人上山盗采,时间长了总会有所发现,暂时静观其变即可”。
皇上想一想也是,这八字还没一撇呢,自己还是太过着急了,于是又问道“各地的b灾情如何?”
“旱情没有好转,但也没有变得更坏,撂荒的b农民想要复耕有一定的b困难,好在粮食的b价格还算稳定,没有大量的b饥民涌出”。
皇上笑着道“看来当初打通漕运还是正确的b。那你南唐会不会截断粮道,我记得你给我过类似的b故事”。
沈居安道,“粮食是国之根本,以粮为战的b事例也不时发生。比如管仲为齐国宰相之后,劝齐恒公穿‘绨料’做的b衣服,并让其下令,朝中大臣都穿绨料衣服,就这样在士大夫的b带动下,绨料在齐国的b老百姓中流行起来。一时之间,齐国绨料价格大涨,于是齐国的b邻国,鲁梁二国的b老百姓开始荒废农业,全都种棉养蚕织绨。到此时机,管仲便又主张齐国人穿布料衣服,并下令齐国开始闭关,禁止向别国出售粮食。十个月后,鲁梁饿殍遍野,国内米价飞涨,鲁梁的b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b粮食每石才十钱。三年后,鲁、梁的b国君便归顺齐国。”
沈居安喘了口气,才又道“其后,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摩云剑 最新章节第104章 皇宫议事,网址:https://www.xbqg9.net/30/3067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