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章 白富美(3/4)
作品:《大明春》
这里头的区别,大明的时候,读书人和市井百姓之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到了鞑清朝,读书人也要磕头了,区别就在这儿。
每次瞧见唐三的谄媚,乖官总是有些感觉怪怪的,要知道,他之前身份是庠生,见官不跪,看见当时大兴县令沈榜,也不过躬身一礼,自称学生叫一声老父台,这就足够了,换了一个白身的百姓,谁敢不跪?等他后来去了江南,往来的都是名士,结识宁波八卫一帮武官的时候,他已经是蜚声江南的大才子大名士了,别人都要高看他一眼,何况大明文贵武贱,那些武官未必敢瞧不起他甚至还得仰着脑袋看他这个[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茂才老爷,到了扶桑,更是了不得,对于扶桑武士来说,那就是天朝来的老爷……也就是说,他基本上没怎么接触那种整天需要跪拜磕头的阶层,有人要说扶桑人整天跪着磕头,可乖官知道,人家给你跪拜的时候,根本没有一点儿磕头的意思在里头,你要真以为对方是在给你磕头,那只能叫做意银,扶桑那些种田的农民看见武士老爷们噗通一声跪在泥地里,那个才叫下跪,跟武士们的跪,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故此唐三每次磕头,他都有些怪怪的,虽然他也对唐三说过不须跪拜,可唐三这样的底层人士,自然有底层人士生存的道理,像是他以前耍泼皮,他敢去到阁老家亲戚开的店铺门口耍泼皮么?就算是《水浒》里头的泼皮唐牛二,也是看杨志落魄卖宝刀,这才起了贪心,若是乖官这样,带着一帮官兵往街边上一站卖宝刀,别说泼皮来闹事,谁敢来买?
《庄子?肢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拿白话来说,猜测这户人家藏着什么宝贝,这叫圣明,第一个冲进去,是勇敢,最后一个退出来,是义气,明白谁家能盗谁家不能盗,这叫智慧,分赃的时候公平,这叫仁爱。
唐三就明白一点,国舅爷提拔自己,而自己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纵然乖官跟他说过好几次不须磕头,可他在该磕头的时候,还是磕头不误,什么叫该磕头的时候?这时候就是该磕头的时候。
这,便是泼皮的智慧。
乖官无可奈何,就叫他起身,不过唐三这会子却不肯起来,文绉绉对董其昌说:“下官今曰得见探花老爷……”说了一堆话,在乖官和董其昌听来,实在是前言不搭后语得很,不过总算明白了,这是在求赐字了。
乖官就笑了起来,这厮,居然想着起表字了,董其昌甚至有些恼怒,要知道,他董其昌是什么人?江南大名士,南直隶乡试亚元公,如今的探花郎,唐三是什么人?街面上的泼皮。
如今乖官提拔了这泼皮不假,可这不代表这泼皮就可以求字,要知道,赐字,对于时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就像是扶桑那位赫赫有名的名将上杉辉虎(谦信是他出家的法号),他名字里头的[辉]就是当时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赐予的。
足利义辉可以把辉字给上杉谦信,可足利义辉可能把辉字给一个流浪的野武士么?
这个道理,便是差不多的。要知道时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有时候会把赐字的人名说出来以示夸耀,譬如唐三要是得了董其昌送的表字,他曰后就可以假模假式说:蒙董探花赐,某字xx,你可呼我xx。
要是董其昌曰后混到阁老,能被阁老赠表字,那还了得?一般人,能赠表字么?那非得是关系好到一定程度才行。
所以董其昌就有些恼怒,很想拂袖而去,不过看了看凤璋,瞧他眼神中有些无可奈何,想了想,就叹了口气,都上了凤璋这条船了,也别装模作样了,用凤璋的话,那就是做了婊子还想立牌坊,如今别人看我,恐怕也是外戚国舅党……又叹了口气,他看看跪在地上的唐三,这厮卖相不俗,但讪笑的嘴脸落在董其昌眼中,自然就难看得紧,当下沉着脸就道:“大都督用你,你便要好生办事,不要在外头败落了大都督的名头,若不然……”
“是是是,下官定然好生用事……”唐三是什么人?以前街面上的大泼皮啊!最拿的就是这等瞧人脸色的本事,一听,这有门儿啊!赶紧一叠声儿自夸,也不枉他麻着胆子求董探花赐字,若真得了字,曰后再怎么混,也不会差了。
泼皮有泼皮的智慧,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这天下当官的,没一个不用京师的长随的,他在京师长大,如今有了会抱董探花的大腿,自然要狠狠抓住,讲个难听的,曰后哪怕他没混出什么出息,也能跑去跟董其昌的同年啊乡党啊什么的去打秋风,上门就说,当年蒙董探花不弃赐字某某,人家还非得给他银子不可,这便是官场的潜规则,惯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春 最新章节412章 白富美,网址:https://www.xbqg9.net/31/3112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