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章 我郑国蕃会回来的(2/3)

作品:《大明春

云南永昌卫兵变,还扣押了近溪先生罗汝芳,东厂报了上去,当今大怒,早朝上就议了这事儿,结果考功郎中[***]星就说,那罗汝芳不是国舅的同门(罗汝芳是颜山农的弟子,颜山农如今正在宁波帮国舅办事)么,国舅又素来知兵事,可加[右柱国]衔,往云南镇压兵变。

[***]星这么一说,一群人附议,这个主意好啊!赶紧的,把这位国舅爷送走。

当时朝堂上排除异己就是这样的段,把你挤出燕京城。

董其昌当然不同意了,郑国蕃一走,这燕京城很多事情就安排不定了,要知道,郑贵妃这一派刚掌了些权,董其昌是标杆人物,而国舅则是灵魂人物。

乖官闻言,冷笑不止,这朝堂上,也就是这种段了,像是戚继光戚少保,不就是这么被排挤掉的,任你戚少保把蓟镇经营得铁桶一般都没用,内阁的旨意下来,去蓟镇总兵,转广东总兵,你就得乖乖地带着十几个亲兵往广东去。

要知道,兵变这种事情,不可能等着你把所有头上事情安稳定了,肯定是要求你立即出发,蛇无头不行,到时候京师贵妃一党一盘散沙,自然就任由他们慢慢收拾了。

像是工部尚书李幼滋,若不是因为国舅给了他很多工程,一早被挤掉了。

考功郎中[***]星这个提议,附议的人太多,内阁诸位阁老中甚至连王锡爵都没反对,算是默认了,可想而知,乖官的确是动了太多人的蛋糕,等于犯了众怒。

别的不说,就说燕京这次倾覆大天变的事情罢!天下没清官了?就你国舅爷能耐?还带着那么多兵去救灾……

天朝悲哀就悲哀在这儿,你做事,就等于拦住了很多人的路,别人就要想方设法把你踢掉,你只有不做事,不做不错,那才能和光同尘,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僚。

这就像是那种所谓的清官,守着钞关,收了半个月的税收,一看朝廷规定的额度到了,立马大开钞关十一个半月,任由商人进出,别人就要称他为青天大老爷。

又像是那些地方上的父母官,每天跟一帮文人瓢个记,诗歌酬唱,传出去那就是有文名,不扰民,与民休息,朝野个个赞好。

董其昌和乖官商量了片刻,也知道,这几乎无法阻止,当下两人密议半天,董其昌这才匆匆去了。

第二曰,乖官领了旨,也不停留,率着众人就离开侯府,却是把朝堂上很多官员气得半死。

要知道,当时习俗,不管是文官外放还是武将出征,不能带家眷的,历史上即便是宁远伯李成梁这样的牛人,都曾经在燕京城住好多年,事实上即便现在,李成梁也有儿子在锦衣卫提督西司房,其实就是人质。

可国舅爷怎么做的,除了一些洒扫的丫鬟婆子,其余人等,包括扶桑诸位公主,全领走了,这就是视规矩如无物了,百官能没意见么。

但国舅爷可不管这一套,说实话,礼部也派人来讨要过诸位花魁名记,像是名记脱脱,那是教坊司名下的,如今呢?帮国舅爷赚银子,别人想见一面而不得,礼部能高兴么!但国舅爷不甩礼部,直接让他们滚蛋,把礼部官员气得鼻子都歪了。

话说国舅出了侯府,家眷等人直接出城门往天津城去了,而他,则带着一帮姬武士、扶桑剑豪、佛郎雇佣兵和锦衣卫,直奔国子监。

还有什么比在国子监抽清流的脸更快活的事儿么?

他骑着玉花骢也不下马,直接冲进国子监,到了国子监孔夫子的像前才拎住缰绳,玉花骢哕哕嘶鸣,那些国子监生们被惊动,早就一个个出来,看见又是这位国舅爷,鼻子都要气歪,尤其像是几位社寮长,本就是清流中的嫡系,更是脸色赤红,高声要喝骂。

可乖官能给他们说话的会么,大批锦衣卫、姬武士、扶桑剑豪和佛郎佣兵们直接拔出武器把众人挨排排拦在墙根处,有说话的,上去就是一脚。

看着这些人,乖官冷笑,大声就道:“圣人曾说[有教无类],那岂不是就说[是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既然如此,凭甚你们这些人读书经商做官,心安理得享受着大明给予你们的特权,却还一个永乐通宝的税钱也不缴纳,却要天下的百姓来奉养你们,想必圣人若是活到今天,瞧见我大明天下如此这般,也要气笑了罢!”

“今儿我郑国蕃就在圣人像前发下弘誓大愿,但凡我不死,这士绅一体纳粮就一定要搞,非但要搞,谁的家产越多,官位越大,缴纳的银钱也递增……”说到此处,他冷笑了一声,“或许有人要问凭什么,就凭你们家里头姨太太多,家生子多,这就叫做权势越大,责任越大……”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春 最新章节442章 我郑国蕃会回来的,网址:https://www.xbqg9.net/31/3112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