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节 辨(2/3)
作品:《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给人一种道理已经非常明白,根本不值得长篇大论的错觉。
舌战过程中,辩论双方在场上的表现很容易令观者产生心理倾斜。比如语无伦次者与飘逸洒脱者,后者肯定会赢得更多观众的心理支持。
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把话说得很简洁的原因,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极善辨才。
相比之下,吴凡在舌辨上不如诸葛亮这样老道。但是,吴凡也绝非语无伦次的低能之辈,他自有令诸葛亮无可辩驳的道理。
只见吴凡冷笑道:
“如此说来,昔日武王伐纣,即为反臣也。秦王统一六国却不拥立周皇,即为不臣也。刘邦身为秦时亭长,不思报效朝庭却举反旗攻入咸阳,建汉灭秦,与乱臣贼子何异?此汉家天下,不过贼子世袭也”
这样的论调让诸葛亮无法接受,语言上也一改先前的简洁,驳论道:
“此话荒谬之极纣王暴戾无道,残害百姓,武王伐之乃顺天应民之举。秦王统一六国,周朝早已不存,自当开朝立宗抚慰万民。秦之二世骄奢yin逸,至百姓民不聊生,如置水火,高祖举兵伐之乃是大义为民之举,何来乱臣贼子之说?反观如今天子,虽然年幼却并无过失,与纣王及秦二世皆然迥异,曹操却挟天子以令诸侯,逞篡夺天下之野心。此反贼行径,却与武王、高祖并论,是欺世人不智乎?真乃遗笑天下也”
吴凡忍着耐性听诸葛亮说完,淡淡道:
“汝可知,何为国之本?”
诸葛亮朗声道:
“自是民也此题只可难住三岁孩童,何需多此一问?”
吴凡道:
“你这话不过是有口无心,嘴上说说罢了。汉室天下,传位至今,内外交困弊端甚多。内,民食不裹腹,战乱横生,诸侯自立,百姓已是处于水火之中。外,四方蛮夷虎视眈眈,大肆劫掠边民,国之威严荡然无存,百姓任由外族欺辱蹂躏;假以时日,必然长驱直下祸乱中原。如今天子年幼,虽无过失,但等天子长大成人需多少年?再者,就算天子顺利长大成人,是否就可立即平定夷蛮诸侯,令百姓安居乐业,再无饱受欺辱鱼肉之苦?”
诸葛亮怔了一下,转而道:
“纵使天子长大后,并不能立即结束内外交困之局面,但天子毕竟乃汉之正统,万民归附正统乃天道浩然。贼臣叛军乃倒行逆师,与天道相悖,不足与之相提并论也”
吴凡道:
“方才我就说过,你那国以民为本的话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何为天道?何为正统?你把百姓又视作何物?‘纵然天子不能结束内外交困之局面,百姓仍然应归附正统。’正统能当饭吃吗?正统能让百姓不受外族欺凌吗?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在吸食百姓赋税之后,却不能让百姓过上太平生活,这样的国家存之何用?取而代之何错之有?”
诸葛亮这次怔愕的时间更长了一些,约有半分钟之后才愤然道:
“汝竟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论,蛊惑军心(指身边围观的曹军将士)我且问你,就算你们这贼军拥立曹操窃得天下,他日曹操后人治国不利,致国家再有内外交困之局面,届时又有曹操这样的贼臣聚众贼兵篡国夺权,你又有何话说?如此一来,天下怀有野心者但看时局有机可乘,即行篡国夺权之举,国家何时可得宁日?”
吴凡听到这里,笑道:
“若大哥后人治国不利,致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我倒是很期待有能者取而代之;此即‘天下乃天下人’之道理也实则,如果百姓不是困苦不堪,生活无望,谁又会去支持叛臣乱军篡国夺权,令自身处于战乱之中?总而言之,民乃国之根本,倘若一个朝代无法顺应民之所需,就该由民众拥护的新的朝代来取代它,此即亘古不变之历史潮流也。也正是这一历史潮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当人的生命和权利越来越被关注的时候,最终才有了人权高于主权的普世法则。当然,以你那所谓的正统观念必定是无法理解这一法则了,只会认为那不过是乱臣贼子们在美化自己的野心罢了。”
这番大道理涵盖古今,文(言文)俗(语)并用,听得诸葛亮愕然许久,竟果真是哑口无言。不过,他之所以哑口无言并不是认为吴凡说的对,恰恰是他认为吴凡说的这些根本就是胡谄八扯,反贼窃国之心昭然若揭。对这样的“乱臣贼子”他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反驳,也根本无从反驳,只能在心中对吴凡极度地鄙夷和不屑。
随后,吴凡问诸葛亮还有何话可说,诸葛亮低头不语。吴凡便二度下令,命士兵将诸葛亮就地正法。
士兵得令,将诸葛亮按住,再次举起手中铁剑,刚要砍下去,诸葛亮突然道了一句:
“你们不能杀我”
吴凡已经和他说了不少了,也不在乎多问这一句,便问道:
“为何不能?”
诸葛亮嘴上露出一个算计得逞的笑,道:
“因为曹操素有爱才之心。虽然我称其为反贼,但其不见得就会杀我,反而会有感于我的忠义收降我。就算我不降,也极有可能会放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279节 辨,网址:https://www.xbqg9.net/31/31808/281.html